项竞:与瑞中结下不解之缘

标签:
瑞安中学前辈名师名师风采红烛春秋项竞 |
分类: 乡贤名人 |
“瑞安中学是培养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一辈子工作的处所。”项竞老师如是说。
他真可谓与瑞中有不解之缘。初中就读瑞安中学,高中毕业后在瑞中教导处任临时职员,深得时任校长王超六赞许。1949年初夏第三次到瑞中,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分部主任,再到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直至退休。瑞中九十周年和百年校庆,又返校参与筹备工作。120周年校庆盛典,当主持人介绍95高龄的项竞老师亲临会场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项竞老师参加2016年10月6日瑞中120 周年校庆盛典)
时光悠悠,岁月沉香。在瑞中的三十多个春秋里,他恪尽职守,乐教善教,兢兢业业,以教书育人为天职,迎来一批批新生,又送走一批批毕业生,桃李满园,受人尊崇。耄耋之年他在《我与瑞中》一文中如此自叙:
我服务瑞中的漫长岁月,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开展工读活动。1950年初,瑞中开展工读活动。我是“工读会”的负责人,从当时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开垦校园空地种植大白菜,捕捉鳝鱼,养殖猪、鹅、鸭等,还自制簿册、纸扇……在校外,还接收了丽岙白银岗庄园,在莘塍、上望、仙降等地垦荒种田,持续到1952年。这对增强师生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与技能,解决困难学生的学杂费等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件事是:1981年瑞中跨入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行列。1959年,曾被省教育厅列为16所重点中学的瑞安中学,在瑞安人的眼中,无疑是瑞安教育的龙头。1981年,瑞中胜利实现预定的“晋级首批办好重点中学”目标。我是瑞中“晋级"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晋级”的全过程,我是刻骨铭心,永记在心。
这次“晋级”历时两三个学期。时间长,要求严,要从不同层面全方位考察学校真正的综合实力。教学质量是考核验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学校各科都成立了教研组,每个星期开一次交流会,讨论研究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我主管教学,每会必到,倾听问题,提出对策。
申报省重点这个目标,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斗志,大家都干得很起劲。有些教师带病上课,把医生开的病假条揣在口袋里,不愿请假,我们都很感动。各教研组进行评比活动,每位教师的讲课让师生共同打分。在良性的竞争中,教师们你追我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81年4月,瑞中终于被重新确认为省重点中学。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来之不易啊!在这年“五四”纪念会上,我谈了自己的体会,总结了四个字:一是精,二是实,三是深,四是合(形成合力)。我认为1981年的瑞中,用“新起点,新希望”六个字概括最为恰当!同年寒假,温州全市8所中学在文成召开重点中学会议,我代表瑞安中学作重点发言,介绍经验反响很大。
项竞第一次到瑞中是1935年,在复习班补习,准备第二年报考瑞中。考入瑞中后,因学习成绩优异,被同学推选为班长,班主任项启中老师对他关怀有加。初二时抗战全面爆发,卢沟桥炮声震撼着中华大地,同学们热血沸腾,纷纷写文章表达抗日之志,他在1938年出版的《瑞中校刊》第二期上发表题为《精神国防》的文章,提出了“国防精神”的七点条件:民族自信、意志统一、互助合作、努力创造、埋头苦干、决心牺牲、自强不息,还对时局提出诸多批评。
他高中就读于处州中学,1943年考取国立英士大学。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的求学生涯,正值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遭受了危难困苦的“流亡”生活。在《八年抗战求学难》中,他深深感叹:“我们这一代人的学生生活,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七年的高中、大学学习,就搬迁了六个地方。在日寇侵略下,真是神州大地上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
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杭州海潮中学、浦江中山中学、杭州女子职业学校任教。1949年8月受聘瑞中,教过政治、历史,化学、数学,哪个课堂缺老师,他都欣然顶上,且备受学生欢迎,称得上“万能教师”。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历史教学。浓厚的兴趣,刻苦的钻研,使他不仅仅是一个有本事的“万能教师”,还是一位精通历史的教育行家。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他坚持文史结合,讲课中运用文学作品对课本作必要的补充,摸索出一系列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运用口诀,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歌词、民谣,充实历史事件的内容,加强感情色彩,紧扣学生心弦,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运用诗词、对联,刻画历史人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憎分明,从善除恶;运用历史原著中有关词句,说明历史现象,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提高读史的兴趣;运用古诗充实教材内容,加深历史景物的印象,进行美的教育;讲完历史事件经过后,运用诗句概括、总结史实,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他的课堂讲学,促进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感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十年动乱期间,他受到严重冲击,一度被下放校办厂劳动。但他并没有消沉,坚持拜工人为师,还学会了木工活。改革开放后他重返领导岗位,不忘初心,早出晚归,组织优秀教师为高复班学生补课,为家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不遗余力。
法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成了普通中学的历史教师,不少人为项竞老师可惜,劝他专业归口去当律师,既体面又赚钱,然而他总是坦然回答:“人活着要有点兴趣,有点精神,不能只为钱。”
1983年秋,他从瑞中退休,但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被瑞安教研室聘为历史教研员,直至1993年9月,时间长达十年。黄建一老师在《甘当历史教学的“老黄牛”——记瑞安市历史教研员项竞老师》一文中说:
项老师担任历史教研员以来,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历史教学事业上,为了摸清历史教学第一线情况,不论刮风下雨,不管山区道路崎岖,都坚持和中青年教研员一起深入乡区各校,定期举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为加快瑞安教学改革进程,1989年瑞安市教研室在全市开展学习布鲁姆掌握学习法(即目标教学),项老师先到杭州取经,回来后不顾疲劳,接连作了10多场讲座。1991年以来,为贯彻“两史情”爱国主义教育,他先后到各区对广大师生作了10多场讲座……
四十多年来,项老师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无私奉献,著述颇丰。从50年代开始,就在《浙江教育通讯》《人民教育》《历史教学》等杂志上发表有关教育方针、教育改革、教材探讨的文章。退休任教研员时,又在省、市级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有《高中历史辅导》《史地知识题库新编》等,还参与了《中国历史人物述评》《中学生专题学法指南》《温州乡土史话》《瑞安中学校志》等书的编写工作。
他与瑞中结下不解之缘,把一辈子献给了瑞中教育事业,瑞中也不会忘记他!
【人物简介】项竞(1922—2019),家居瑞安大隐庐,初中就读于瑞安中学,英士大学法学院毕业。1949年夏受聘瑞中,教过政治、历史、化学、数学,历任分部主任、副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83年秋退休后,担任瑞安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兼任瑞安市历史教学委员会会长。著作有《高中历史辅导》《史地知识题库新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