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怀古(二)裕陵

标签:
清东陵裕陵乾隆地宫宝顶木鱼游记旅游 |
分类: 云水逍遥 |
http://s2/middle/48d2c2f8g8beda41e07f1&690
裕陵,位于昌瑞山南麓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主体工程在乾隆十七年基本告竣,是乾隆皇帝的陵寝。
乾隆把清朝“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巩固开拓了中国的疆域版图,实现了中华多民族的统一。其时中国的领土,东起大海,南达曾母暗沙,西抵葱岭,北跨外兴安岭,东北至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总面积达1310万平方公里,面积之大为历代第二,而实际控制面积则为历代之首。
乾隆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在清朝皇帝中数以为最。他热衷书画诗文,名山古迹处处留有墨迹,写诗42613首,撰编文集《御制文初集》等1350余篇,还有《清高宗圣训》300卷。其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在百姓心中,乾隆是一代明君的形象,有良好的口碑。他六下江南,扬善惩恶,留有许许多多传奇故事,为平民草根所津津乐道。这在当今的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乾隆相当自负,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略,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而实际上,乾隆晚年时,清王朝已经危机四伏,江河日下,开始走向衰落。
建于清国力鼎盛之时的裕陵,规模恢宏,布局完整,材料精良,工艺精湛,共耗银203万两。http://s15/middle/48d2c2f8g8beda8875e6e&690
主体建筑由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地宫等组成。清东陵可称集明、清皇陵之大成,而裕陵又堪为清东陵之冠,最为豪华,最具有代表性。
走进裕陵地宫,凉风习习,肃穆阴森。这进深54米的地宫,落空面积达372平方米,宛如一座庄严肃穆美轮美奂的地下佛堂,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有佛像、法器、佛花等等;还有大量的藏文、梵文经咒。据记载,共刻有藏文29464字,梵文647字。这些精美的雕刻,文字线条流畅细腻,布局严谨有序;佛像造型生动传神,雕法娴熟精湛;堪称“石http://s9/middle/48d2c2f8g8bed6e1cfcc8&690
雕艺术宝库”,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裕陵地宫有4道汉白玉石门,共8个门扇,每扇门重达3吨,分别雕有栩栩如生的菩萨立像。笃信佛教的乾隆帝也许是希冀法力无边的菩萨,能保佑其亡灵不受侵犯,在阴间继续安享荣华富贵。
然而,事非所愿。1928年7月6、7日夜间,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辖第七旅旅长韩大保率领官兵,打着军事演习的幌子,开进裕陵。他们将隆恩殿内珍贵文物尽数掠夺后,又用炸药炸开地宫入口和石门,挥刀砍开6具帝后棺椁,将随葬稀世珍宝洗劫一空,连皇帝皇后尸骨也被拖出棺椁。以至后来重敛时,乾隆的头颅竟然少了一块头骨。
乾隆算得上一代聪明透顶的英主,他殉葬的奇珍异宝,最终使他死不安宁。他也许没有预想到这难堪的结局。而同在清东陵的先帝顺治孝陵,几百年来却安然无恙,这得益于顺治看破红尘,火化骨灰入棺,不带半点珍宝,由此换得来世的安宁。
物极必反,乾隆大帝,应该后悔吧!
(待续)
http://s11/middle/48d2c2f8g8bed87af04fa&690
http://s8/middle/48d2c2f8g8bed8fad85a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