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统魔头戴笠和他的秘宅

(2009-05-04 17:42:40)
标签:

杀人魔王

戴笠故居

军统

浙江江山

木鱼

 军统魔头戴笠和他的秘宅

 

仙霞岭位于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素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之称。唐乾符五年(878),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浙东,辟仙霞岭古道,经此兵发福建。岭北有个小村庄——保安村,因为是权倾民国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故军统魔头戴笠和他的秘宅乡,如今为一方旅游热地,游人络绎不绝。

戴笠故居就在一条长长窄窄的街巷里,灰白的围墙上有“戴笠故居”四个大字,清澈的溪水沿围墙脚根潺潺流过,时有女人蹲在那儿洗涤着衣裳,一番淳朴安然的景象。

冒着毛毛细雨,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走进有点落寞苍凉的戴笠秘宅,正厅门口竖着简扼的展览前言,上有民国元老章士钊挽戴笠联: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军统魔头戴笠和他的秘宅    戴笠,这个国民党军统特务魔头,在抗战期间反对汪伪和锄奸斗争中曾为民族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但纵观其一生,整个特务生涯却充满着血腥和罪孽。他为虎作伥,暗杀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捕杀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吉鸿昌,刺杀《申报》总理史量才……是一个双手沾满爱国志士鲜血、杀人不眨眼的乱世魔王。

有人说,章士钊这幅挽联对戴笠的一生是公允的评价,我却不愿苟同,毫无人性的戴笠荒淫无度,多行不义有什么“侠义”可言;愚忠独裁统治,滥杀爱国人士,焉能是“生为国家,死为国家”?

如果换个角度去评析,也许可以理解章士钊,他的挽联毕竟产生于特定的政治背景下。

19463月,号称“蒋介石佩剑”的戴笠死于空难,蒋介石自然痛惜不已,赞其“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指示幕僚延请名人为戴笠之死书写挽联,悼死抚生,为戴笠正名。恰好当时有一个名流宿彦聚会,但戴笠一生奸诈残暴,这挽联谁都不愿意动笔,因为大家都明白,如顺从蒋氏之意,歌功颂德,必为明智者讥笑;如违背蒋氏初衷,又恐惹祸上身,自找麻烦。于是大家互相推诿,最后章士钊实在推辞不过,才稍加思索挥就此联,完成钦命。

戴笠秘宅是戴笠1943年亲自设计,由其弟戴春榜督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戴笠作为间谍特务的职业特点。主楼前二层后三层,从外表看粉墙黛瓦、木质结构和普通民宅无异,实则机关重重。300多平方米的主楼有122扇窗、85扇门,间间相通,环环相扣,步入其中,似走迷宫。屋内有明梯暗道,明门暗哨。书房和客厅均以壁橱相隔,可藏暗器,可设伏兵。暗梯呈螺旋状,直通一楼,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梯口设在半圆的壁柜之后,非常隐蔽,难易察觉。据说解放后作为乡办公地方,尽管人来人往,但许久也没人发现此暗梯,后来在一次房屋修缮时才现庐山真面目。

神秘诡异的戴笠故居,这小小的阁楼竟然转得我昏头晕脑,但探访过秘宅,观阅了陈列的图文介绍后,这名重一时“间谍王”狡诈凶残的面目在我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戴笠,小名春风,浙江江山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六期,改名戴笠,字雨农,“戴笠”这名字改得还是蛮好的,源自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为“万事倏息如疾风, 莫以乘车轻戴笠”。但是,戴笠为自己的飞黄腾达,却是肆无忌惮,杀人如麻,哪管师长、兄弟、同学、朋友的情义之交。

戴笠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情报界可以说是少有的天才,他一手建立了以他为核心的宠大军统特务机关,1942年军统人员发展至四五万人,遍布海内外。他不择手段地帮助蒋家独裁政权铲除异己,深得蒋介石的宠信。戴笠毙命,蒋介石当然兔死狐悲,两次流下不易轻落的泪,并亲笔题写了“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迹;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子心”的挽联,还送了题为“碧血千秋”的花圈。据说兵败台湾之后,蒋介石仍念念不忘,对天长叹:“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

“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出了个才子戴笠,他臭名昭著,于中国革命无疑是个罪人,但对于江山这个地方来说,也应该算是一种名人资源,据说戴笠生前为家乡的建设和教育曾出手相助过,死后的秘宅和名气还可作为家乡的旅游资源。这,也许是戴笠也未曾预料的吧。

呵呵,这只能算是我的歪解!

军统魔头戴笠和他的秘宅

     戴笠一生风流好色,拈花惹草,奸污学员,强占民女,胁迫影星胡蝶与其同居,如此全无德性之徒还恬不知耻地手书“树德堂”挂在自己秘宅正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