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阁的前世今生

(2012-11-04 14:57:59)
标签:

桂公府

芳嘉园胡同

凤凰阁鸭王

美食

分类: 北京胡同游

http://s11/mw690/48d2b6adhcda5ea8137da&690                 http://s14/mw690/48d2b6adhcda5ee8ae9cd&690                               桂公府____被戏称为“凤凰阁”,
  著名的桂公府,又被戏称为“凤凰阁”,地处北京朝阳区朝阳门南小街芳嘉园胡同11号。晚清,这里是慈禧太后弟弟承恩公桂祥的府邸,故称为桂公府。因慈禧在北京并无其他故宅,桂公府就被认为是她的娘家,再加上桂祥的二女儿又被选定为光绪皇后,这院出了两只凤凰,凤凰阁的传说就一直延伸到21世纪的今日,也让它在房地产商的掠夺拆迁风暴中得以“残存”。

      今日的桂公府,实为原老宅的五组大院的一部分,靠凤凰阁鸭王这家饭馆来经营和维持。据说,凤凰阁鸭王的三位年轻有为的儒商股东在承包经营时,向北京文物局承诺:要用饭馆的收入逐步恢复桂公府昔日的规模。

       今日的桂公府,我们要参观的是原老宅的西路院落,而且是西路三组院落的东边一组。芳嘉园胡同11号的桂公府的街门肯定是新建的,要没有两盏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墙上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它和东城区诸多胡同里的老宅门楼差不多,没有一点凤凰阁应有的贵气。

http://s1/mw690/48d2b6adhcda5f43cc760&690                                             街门http://s11/mw690/48d2b6adhcda5f74da9ca&690                                          府门
    今日的桂公府,院内有一稍稍讲究的府门,金色的桂公府三字大匾高悬在彩画横梁下,好像在提醒游人不要计较正门面阔不够五间的“地位有限”,而要注意府门前见证了不知多少王公贵族进进出出的老影壁和石马槽。

         http://s1/mw690/48d2b6adhcda5fb3b3700&690                                            老影壁
  满头白发、衣著整齐的一位满族老先生领着我们穿过第一进院的正房和第二进院正房(里面均是鸭王的大小包房),特别介绍露天庭园内盘根错节的千年老紫藤和正房横梁上的双凤彩画,那都是地地道道的桂公府“遗产”。 http://s2/mw690/48d2b6adhcda601238f11&690                             满头白发、衣著整齐的一位满族老先生
http://s1/mw690/48d2b6adhcda6045c4f80&690                                   庭园内盘根错节的千年老紫藤   
      第三进院的正房,是真正的凤凰窝了,即光绪的隆裕皇后出生和长大成人之地。门口有一铺有玻璃板的地沟,老先生说是用来放暖脚的火炭。这儿的屋梁更是处处画满了成对的凤凰。

http://s13/mw690/48d2b6adhcda609eca73c&690                            第三进院的正房,是真正的凤凰窝

http://s9/mw690/48d2b6adhcda6132a6e78&690                                     凤凰窝的今天
   三进院的东边,有一大院,应是原桂公府的中路院落,中路为正院所在,是此府的礼仪空间,但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只剩下一面阔七间,有绿色琉璃瓦屋顶与屋脊吻兽,以及大红柱廊的后殿,据说是供皇后“省亲”时使用的寝宫。整个桂公府里,只有这个后殿有皇家的硬山屋顶式样。当然,后殿内的装修也很豪华,多处可见金丝楠木。  http://s6/mw690/48d2b6adhcda6118dffb5&690                                      中路的后殿
http://s3/mw690/48d2b6adhcda61c4b9db2&690                         中路院落,老先生带我们进入一类似玻璃花房的“大棚”
http://s5/mw690/48d2b6adhcda61f5e5d94&690                                 原来这儿供着一古井
   就在这中路院落,老先生带我们进入一类似玻璃花房的“大棚”,原来这儿供着一古井,此井是近年原占房单位在挖电缆沟时发现的。

   此古井非常不平凡,一,井不深,只有4米;二,水质超级好,是甜水井,已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三,水位很少有变化。

     奇怪的是,近处的大小井,那怕不出十几米,就没有这种优质水资。

  关于古井的由来,以及桂公府原址——净业庵的传说,老先生讲的故事与网上的流传有些出入。他说,尼姑庵和古井在元朝以前就有(辽,金国),正因为此井是位于龙脉,才有了送子观音庙。在蒙古人要屠城之际,年轻的尼姑们纷纷逃难,还把古井掩埋。此后1000多年,没有人知道此井。

  元朝这里是方员外的宅子(方家胡同),明朝这里是将军的府邸。言外之意,古井是古人(至少元朝以前)根据风水测算的。这里,即桂公府中院的古井位置,离正殿正南5米处,应是风水极佳处,故几百年来宅子的主人均是达官贵人。

      有意思的名间传说!

  带着满脑子对古人如何成功测算风水的想象,我们只有在品尝凤凰阁鸭王的宫廷美味小吃时,才想起我们正坐在老佛爷的弟弟家用晚餐呢。

http://s10/mw690/48d2b6adh0087de5c5f89&690                  http://s1/mw690/48d2b6adhcda633db14d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