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2009-08-27 11:13:39)
标签:

无锡

寄畅园

惠山寺

运河

明朝园林

康熙、乾隆

旅游

分类: 城市印象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寄畅园的锦汇漪

这是我将寄畅园做为游览无锡第一站的原因——我要实地考察一番,找到理由。

一进寄畅园,天井墙壁上有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意思是赞美园内八音的美妙泉声。果真,康熙、乾隆对寄畅园不是一般的赞美呀!

在骄阳似火的无锡夏日,短短个把小时,由导游小姑娘领着我们把这15亩地的小园林走了一圈,九狮台、美人石、锦汇漪、郁盘廊、知鱼槛、七星桥 和八音涧等景点都亲临其景了。要不是还要上惠山寺,我真想坐在树阴下再凉快凉快。

如让我作点评,九狮台和美人石这些太湖石叠出的假山,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八音涧的泉水快干了,我没机会听到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只目睹了岩石缝隙透进的斑驳光点;对郁盘廊、知鱼槛和七星桥等建筑没留下多深印象,但记住了有关传说。

寄畅园的“美”比不上扬州的瘦西湖,也比不上无锡的蠡湖。

不过,我终于找到我心中疑惑的答案了。

1. 寄畅园借了惠山和锡山的光

   惠山,共有九个山陇,犹如游龙盘旋,故又称九龙山,并有“江南第一山”之誉。另惠山,还以其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的池壁有明代雕刻的龙头。泉水从龙口吐入地下。山上有二泉亭,分上池与中池,上池水质最佳。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天下第二泉的下池          

   试想,康熙、乾隆路过无锡,怎么会不去游历有“九龙”之称的江南名山—惠山,尽管此山只有七十多米高;怎么会不登惠山寺山顶去品尝闻名天下的清凉二泉水。再说,锡山也有吸引他们的亮点:即锡山的锡矿终被挖尽,成为无锡地名的传说。既然来到惠山,为什么不进入山脚下的寄畅园一游。

2. 寄畅园交通方便

这次到无锡,我才知道,古运河穿无锡市区而过,而且有大小支流,互成网络。寄畅园所在的惠山古镇就有运河的支流——惠山浜。康熙、乾隆两帝每次下江南到无锡后,船由惠山浜直达惠山脚下,上岸后没多远就能看见寄畅园的砖雕大门。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寄畅园砖雕大门                       无锡市内运河支流

3. 寄畅园是明朝造园大名家张南垣的杰作

当年寄畅园的名声就大,四面八方的文人墨客,无不到园中赏景题词。康熙、乾隆喜欢游山玩水,肯定也会慕名而来。因为北京没有张南垣设计的园林和取之不尽的太湖石。何况,八音涧的“引泉”,锦汇漪的“借景”,肯定让两个皇帝感觉十分有趣。

(八音涧:将惠山顶的“天下第二泉”之水引入园中,再用黄石堆砌成西高东低,总长 36米弯曲的石路,让泉水流经石涧,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锦汇漪:将锡山山影、锡山上龙光塔塔影、亭影、榭影和树影等一并收入湖水中,称“山池塔影”)。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山池塔影",不是任何时候看得清的                      

4        寄畅园园主迎驾用心

  寄畅园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尚书级别大官秦金的山墅别居,历经家族几代人的努力, 清代顺治年后,寄畅园已名声大振。为迎驾,讨得康熙、乾隆两帝的欢心,秦家多次改造寄畅园:如将九曲桥改造为七星桥(因“九”象征帝王的权威),将郁盘廊的地砖全改造为人字状排列(意为皇帝在万人之上),在门楼上方砌入有皇家贵气的砖雕……一句话,秦家人对皇上忠心耿耿,皇帝在此园休息,也十分放心。

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无锡寄畅园_康熙、乾隆六下江南的必到之地,为什么?

          寄畅园侧门                           康熙、乾隆题字                     

    别说四百年前,这次,我进入惠山的“江南第一山”的山门后,烈日当头照,酷暑难熬,所以,躲在寄畅园的树阴下,坐在郁盘廊的石凳上,我老人家几乎不愿挪动双脚了……如有人再送上冰水,围着服侍你,那是什么感觉呀!寄畅园不愧是康熙、乾隆两帝六下江南,长途跋涉途中的难忘一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