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每年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
我国古代认为,“腊”是一种祭礼,用猎取的禽兽来举行大祭,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当时,“腊”、“猎”是同一字,腊字原是“合”的意思,古人常把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合在一起,称为“腊祭”。所以把十二月叫做“腊月”
腊月初八,古称“腊日”据史书记载,从先秦起,都是当作“年节”来过,直到南北朝,才固定在这天来祭祖先和天地神灵。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人们对春节的传统情感就日渐浓烈了。
追溯喝腊八粥的历史,起源于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狱里受苦时,正值冬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狱的老鼠洞里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五谷杂粮,他就把这些东西熬成粥,因这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美其名这锅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狱中那个特殊的日子,就把那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定为“腊八粥”。
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故又称“佛粥”。诗人陆游曾写到:“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到清朝,喝腊八粥更为盛行,在皇宫,皇帝、皇子、皇后都要向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大寺院发米、果栗,供僧侣餐用。民间人们也作腊八粥祭祖、合家欢聚一起共食,并馈赠亲朋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