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点意见不等于文学,恩,这话说得挺好。不过有点弄不清文学和意见的区别了。有些人,写了点东西,明明是拿出来示众了,那自然是有人喜欢有人讨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偏偏呢,没有几个人爱听批评,于是就有人不高兴了。这个时候的文学,我以为已经不是文学,而近似于自以为是的某种真理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真理不允许评论,或者说,只允许好的评论和坚信的盲从。然而我们是那么血气方刚,以至于我们总是对事物有这么那么点的想法。所以就个人而言,我爱意见胜于真理,恩,就是胜于某些文学。我想,这也是年青作家著作畅销的原因吧。
说到这里又想起前几天在新浪看到的一个评论了。一个标榜70后的某某语重心长地告戒80后,说,你们得吃苦,你们得乖点。这评论看得我窝火并且迷茫着。什么叫苦,这显然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概念。一直以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因为自己的苦而去否认别人的苦,因为生活际遇的不同,疼痛阈值是不可能相同的。而且个人认为,每代人能因为不同的事感到痛苦,这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如果一百年前我们因为没能吃饱饭而感到痛苦,一百年后我们还因为没能吃饱饭感到痛苦,谁来告诉我,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难道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就非得忆苦思甜茹毛饮血不断向着过去回忆、倒退,直退到原始社会去,才能叫苦?我愿意我童年因为吃不上肉痛苦,青年因为开不上车痛苦,老了的时候我会想,我咋还没开上飞机呢?我真不骗你,我真乐意这样的痛苦。
我还不明白,什么叫做乖。这让人想到一群又肥又胖的蛆,在肮脏的粪坑里懒洋洋地爬行,心满意足。我绝对无法想象,一个正常的社会没有几个愤青。对现实的妥协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有句话说: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话其实没有一点不恭敬前辈的意思,这话只说明一个简单的真理,没有后浪推着前浪走,并不说明这社会有多礼仪之邦了,我们只能发现一个事实,这河就快干了。
因此我喜欢韩寒,那么犀利而不浅薄,骄傲而不突兀,只是有点孤独。我一直认为,他一定是一个内心无比温柔的人,像有人评价他的那样:文字坚硬的人,内心不一定坚硬。这个世界,有大爱的人,才可能拥有一双犀利的眼,沉痛地看这世界,并且感到荒凉。最近新浪还弄了个莫名其妙的PK,个人都比较喜欢的韩寒和ACOSTA,真是惟恐天下不乱,屠杀的血泊,莫非就是对晚辈们的珍爱?
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可能有点醉了,晕着。思维有点凹凸,简直凹凸有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