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 |
分类: 家有小儿 |
6月15号当日剖腹产。对于刨腹产我是有足够的认识和心里准备的,毕竟从手术过程到术后刀口的疼痛,几小时不能动导致的腰部酸痛,不能喝水的痛苦等等我都在2002年经历过了,自认为这次不会有什么新意。
手术过程的确没什么不同,带产室等候好久后7点半我被推进手术室,40分钟后就被推了出来,边上躺着红彤彤的小东西。又回到原来的那张床,稍示停留之后早上8点半被转到病房。并不需要移动我的身体,值班护士只是使用特制的床将我一张床摇起再放到令一张床。病房是单间,有卫生间,电视,电话,简单的柜子,特制的床,婴儿小篮子和一张大大的沙发椅,第一印象还不错。李姐一直陪着我,她很惊讶:“这样就算生完孩子了吗?”是啊,就是这样简单。
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原来的心理准备全部落空。不需要忍受疼痛忍受饥渴不需要躺在那里装木乃伊。除了我还是打着吊针带着尿袋不能下床外,我跟“好人”没什么区别。当时就有当日值班护士Mary将我的床头摇起,然后简单的自我介绍并告知注意事项…母乳喂养、换尿片、电视节目等等…又挂了电话给国内的老公老爸老妈报了平安后我们忽然发现:坏了,没事做了!!!小东西安静的躺在小篮子里睡觉,大宝宝也因为起的太早缩在我的脚边睡了。我们三个大人面面相觑,最后公婆歪在那里开始补觉。
中午12点左右中饭送到。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一直为人所诟病,但焦点大部分集中在排队等候上:看家庭医生要等几天,排专科医生要等几星期,拍个片子要等一两个月,甚至看急诊都要等几小时。这里号称全民医保,可是不保药费牙医(这两种其贵无比)。不过一旦住院则可以万事不愁,所以费用全包不说还包每日营养餐。可是事有正反,正因为有这许多好处想要混个住院可是不容易。剖腹产三天,顺产一天听说有2小时就被打发回家的。更别说要凌晨5点到医院啦,在国内肯定是要头一天住院的。
说回我的中饭,这个营养餐说营养就足够,可是完全没有照顾到中国人的习惯,我可是产妇啊!怎么也要热食吧。看看这是什么:两盒牛奶,一份水果沙拉,一个黑面包加芝士,一碗浓汤,一份土豆泥,其中只有土豆泥是热的,浓汤微温。后面的两天婆婆真正见识到了老外的伙食,豆角芹菜西兰花是白水煮过端上来,土豆泥有一股子怪味道,沙拉就是生的胡萝卜菜叶子,鱼的上面浇了奇怪的酱汁。而且最重要的是好像所有的东西都不放盐。尝试了几次之后她再也不想碰了。可是儿子对医院的伙食兴趣浓厚,像打开潘多拉盒子一样他一样样尝试,居然平时据而远之的牛奶都喝的津津有味。
一天无事,护士Mary会每隔2,3小时来询问小东西的大小便情况同时帮助我喂奶。可是小东西像是睡不醒一样,总是将嘴抿的紧紧的。Mary就将带了塑胶手套的手指伸入小东西嘴里让他吸,可是没什么效果,奶奶却已经心疼的不得了了,于是告诉她BB已经会吃奶了。可是24小时量体重Mary告诉我BB体重掉了9%,虽然没到最大的10%,却已经很危险了。她当时就拿来可以及时饮用的液体奶给BB。这种液体奶据说营养更加全面,而且喝了不上火。不过一瓶将近100ml儿子只能喝二三十,剩下的只能扔掉拉。
周六早上8点钟我终于摆脱了导尿管,没想到这就是痛苦的开始,到中午我也没能解出哪怕一滴小便。只好又将尿导出。Mary说再尝试6小时如果到晚上还是不能小便就要再插导尿管。于是一个人蹲在马桶上,坐得两腿麻木两眼发直,脑袋里想象着憋急了之后的畅快淋漓。平生第一次意识到能够毫无困难的小便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护士Mary跟我们很熟了,她告诉我可能是麻醉剂量太大的原因,相对这里的那些大洋马而言我太苗条了。一个女医生来询房说的一句话让我火冒三丈:“Finally you can pee”(最终你会排尿的)。4小时后又听从劝告洗了一个热水澡据说可以帮助放松膀胱。热水浸透伤口上的胶布后一把撕下,可以看到伤口上面密密的一拍定书订,伤口周围的皮肤摸上去木木的感觉不像自己的。可是热水澡没有帮助我排空膀胱却让它更见充实,小腹沉重的坠感让我怀疑我的膀胱会不会爆掉。一瘸一拐的到了护士台却被三言两语打发回来,又等了20分钟有人来的时候我已经彻底崩溃。可是用英文吵架我还是第一次,一通发泄之后感觉:吵架都要结巴真是太不爽了!!!!等女医生、护士长、晚班护士都如临大敌光临病房的时候我已经没劲儿了,女医生说的对:最终我会尿尿的。
又是24小时导尿管,周日早上我重获自由,15分钟后成功的挤了两滴尿出来。早上小东西的体重检查显示体重已经开始回升。中午小东西听力测试轻松通过。于是决定出院。Mary拿来一堆母乳喂养资料,一堆小东西申请证件的表格,然后让准备好婴儿car seat,检查后就可以走了。至于帐单,稍后会寄到家里。
周日晚上8点钟,我们踏入家门。肚子上的伤口从头到尾没有疼过。3周后收到医院帐单,自掏腰包87.4加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