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中的点滴(六)
想我所想、说我所说,敞开心扉,那怕是懦弱和无奈
1969年爸爸工作调动我们家从天津德才里搬到了北京德胜门外的什坊院,当时,大院内除了部队的办公楼和修理厂外,南侧的一栋4层3个单元是家属楼(后来知道在大兴的高米店还住着很多家属和部队),开始时房子还没有腾出来,我们家住在最东那个3单元3层西门的一个三居室,没过多久房子腾出来了中间门的2居室也是我家住了,我和我哥住在中间的二居室里爸爸妈妈和姥姥三姐住西门的三居室。

当年部队大院的门口如今变得很窄小

西城区什坊街从南向北眺望
过去北广的家属楼如今是北广家园
我们大院的大门朝西,对着的是我上小学的北京西城五路通小学,小学的是一座4层凹字形灰色的楼,出我们大院的大门向西一走就是黄寺大街,北京广播器材厂的大门对着我们大院这条街,大院的东北角的大墙外是地质学校,东墙外就是人定湖,南侧是六铺炕。我们大院的幼儿园在地质学校的院里,我院里李叔叔家的金阿姨是院长。

我曾经的学校西城区五路通小学
我的教室当年在二楼
部队当时有一个管家属和孩子的部队干事,我同班同学“小鹏”的妈妈李阿姨当时是家属干事,李阿姨经常把孩子们都召集起来开个会。那时院里大点的孩子不是当兵就是插队或去兵团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这些上高中、初中、小学的孩子了。这里记述一下我们大院里的孩子们的外号(有发小看到了外号别在意,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纯是回忆过去的记忆),我们3单元1楼1层的西侧门的叫;“大木头”、“二癞子”,2层西门的“小地主”东门的“小山头”3层我家对门的叫“小公鸡”,4层我家楼上的“老胡椒”,2单元2层东门的“老三棵”、“大青狗”、“贺老五”,三层的西门“老狗腰”东门“赵夯”“老咪子”,西门“屁眼麻”,1单元的“老梆子”、“大腚眼子”、“大鱼头”,还有很多孩子没有外号。
“
一号通令”的到来,我们大院家属楼前面挖了三条蛇字型六十到七十米长,深不到二米的壕沟,院子里的孩子们中间也传开了部队要打仗了,于是,孩子们开始议论今后可能要吃大锅饭的事,还各自说出了“大锅饭香、小炒菜好吃”的见解,恨不得明天打起仗来才好。我们这些孩子们开始准备起来了,有一日我们在大院外抓得了不知是谁家窜出来的二只“野猫”,剥皮开膛后,“发小”们各自从家里拿来了锅碗炊具,“老狗腰”揣在怀里从家里拿出了一瓶酱油,在家属院前的壕沟边上“野炊”开始。“老三颗”主厨,吩咐大家垒灶搭锅,我们几个小点岁数的到周围去收集树枝、木头、油毡类的烧火用,煮的半锅猫肉我们十几个孩子全部给消灭掉了,这次“野炊”也给我留下了一个终身的记号,点着油毡时沥青滴嗒到了我得右手食指的根部,烫得我赶紧抹掉滴在手食上的沥青,结果,一层皮掉了下来从此留下了永恒疤痕。

人定湖西岸

没有了当年东西方向的两座木桥
没有了当年的原野景象
我们大院东墙外不远处就是人定湖,当时人定湖中间有个小岛,东、西各有一座木制桥可以步行上得岛上去,那时公园随意进出没有买票入园一说,公园内绿树参天,人定湖边上都是两人才能圈手抱住大小的垂杨柳。那时夏天人定湖里水草很多没什么人游泳,我们这些孩子们也不敢游泳,怕湖里的太多的水草缠住了淹死,有大点的孩子仗着胆量到湖中间最深处探底,也不到2米深,那时孩子们的胆子也大,站在连接人定湖的木桥上就往水里练跳水,那知水太浅一头撞到了河底差点闹出人命来。我们有时提了着一个玻璃罐头瓶,拿一个自己用纱布做的小网兜捞点红鱼虫回家,喂家里养的热带鱼孔雀、黑玛丽、红玛丽、红箭、蓝箭、神仙之类的。
冬天的到来人定湖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天堂,上高中大孩子们穿着父亲的军呢子大衣脚踩冰鞋在冰上做着各种花样,我们这些小点的孩子都是自己动手自造的冰车。我所说我们玩的冰车决不是底下有两根钢筋条那类的冰车。我们制造的冰车是用两根长约40厘米左右三角铁或丁字铁,朝前的部位切成45度角打磨成圆形,后面要保持90度,用木螺丝固定在两条20×15厘米长的硬点的木条上,然后,再横铺木条钉牢,再在上面跟据需要覆盖一层海绵类的软质铺垫。滑冰前要用钢锉将底下的“冰刀”打磨出刃来,否则在冰上做不了一些高难度的“单腿飞”,拐8字等。冰面上当时有几个潇洒的动作,一是“单腿飞”用“冰刀”在冰面上呲出飞溅冰碴和留下的一道道白色轨迹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对着站立在冰面的“发小”滑着冰猛冲过去,快到跟前来个急刹车或来个急转弯从旁边滑过。
人定湖冬天的冰场常有打架的,有因为“犯照”“拔份”、滑冰时不小心相互碰撞,当然还有抢军帽和抢冰车的,我们院里小点的孩子也有受过欺负的,后来我们院里的“老三颗”他们在附近有名气,后来一提“3733大院的”社会的那些孩子们就很少惹我们小点的孩子了,要用当时的话说讲;我们院大孩子们还是“戳的住”。

黄寺大街

黄寺正门

当年的黄寺白塔如今被单位所包围
满文、蒙古文?还是藏文?
我们大院的东北侧留了一个小门连着地质学校,我们大院的幼儿园就在地校院里。地校的东墙外当时都是麦子地,向东北走点就是黄寺,当时的黄寺杂草丛生没有今日的院墙,平地上有不少古建筑,院子内有几个石碑和一座不很高的钟楼,印象最深的是寺里的那座白塔。当时白塔上面四周都是石刻的“小佛像”镶嵌在了塔身上用力一抠就能拿下来,可惜低处的“小佛像”都被人给抠走了,现在我也忘记当时和院里的孩子谁一起去的了,我们俩搭着人梯从上面抠下了一个20厘米左右的“小佛像”,玩了一阵子后觉的没意思了就随手不知了去向。

疑似当年住过的楼,拆乱了又不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