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狴犴long
狴犴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96
  • 关注人气:6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军中回忆——我的陆军我们的连(三)

(2011-01-08 09:51:38)
标签:

回忆

53式重机枪

82迫击炮

军队

棉被

分类: 军中回忆

 

 

 

 

          军中回忆——我的陆军我们的连(三)

 

 

 

 

 

 

“土陆军、洋海军、吊尔郎当是空军”,这是我们那个年代军中诙谐的比喻。我那时第一套发的衣服用现在的话说“纯棉的”冬装还好面料厚不易磨损,夏天发的那套“纯棉的”  衣服就不行了。其实那时的“夏装”、“冬装”式样没什么区别,只是面料的薄厚、织法不同。陆军野战部队的训练强度高,摸、爬、滚、打的,穿不了半年衣服就得落“补丁”特别是膝部、肘部。我们排的“82无后座力炮”还好,一炮手是操炮身的,因为有“肩扛式”射击,炮的设计肩扛的部分是有一层“电木”护板,抗着炮身对肩部衣服的磨损也小点。一排的“82迫击炮”和三排的“53式重机枪”在训练时就得戴上圆型套在脖子和肩上的护垫了,否则的话几天肩部的衣服就磨坏了。为这事爸爸干休所的李叔叔还真得给我说明白了,他是机枪手出身“那时的机枪大多是‘加拿大式’和‘日本的歪把子’,枪很重得戴着肩护垫,否则的行起军来磨的肩受不了,衣服也爱坏”。

 

 

  那个年代经济条件都不好,部队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还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说。于是,农村家里条件不好的战士为了给家里寄一套军装老穿着洗的发旧还带“补丁”的军装,还有一个因素是为了证明“我是个老兵”。向老兵们“看齐”我也不穿新的,一身旧点的军装老穿在身上。不知部队里是谁发现了一个“秘密”营房边上的老乡有高超的“裁缝手艺”用裤子的两个兜可以拼凑出来一顶军帽,于是乎,部队的好多人都去做“军帽”,记得加工费是一块钱一顶,但是,帽檐还是“之字型”老乡没有塑料帽檐。我想这个“老乡”一定是发了一笔大财。我记的我们班的副班长和老兵吴大贵就戴着“加工的帽子”。过了好长时间团里发现了这一情况,按着《内务条列》下命令“不准戴”,这段“加工帽”也成了往事中的趣事了。

 

 

记得有一首歌叫“革命熔炉火最红”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不但,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兄弟姐妹们锻炼成为一名军营中的战士,同时也教会了你生活的细节。在一群战士当中你如何分辨出入伍时间的长短那,可能大家各有个的方法,从年龄上分我认为不够科学,因为当时有不满15岁就入伍了也有20多岁入的伍,依我看还是到他的宿舍看他所盖的棉被子,老兵们的被子洗的都发白了,新兵那就不用说了。当时服役时间是:陆二空三海四。而战士的棉被子是四年一换,所以,大多数的战士没等到换棉被子就复员离开了部队,就算是超期服役那也是少数的。说起了棉被子就得说起了“整理内务”叠被子,这也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必修之科并陪伴着他的军旅生涯。相对陆军野战部队比其它军、兵种要求的更加严格,横平、竖直、见棱见角的“豆腐块”是基本的要求。老兵们的棉被经过长年的“整理”和棉花的版结稍加整理就出了型,新兵的棉被棉花是新的叠起来不好整理,于是,各种招都用上了;用版子夹,沾着水拉被角。最可笑的是,周日不敢晒被子,怕棉花鼓起来不好“整理内务”,少了晒完被子盖起来的舒服感,看着床上整齐的“豆腐块”心里还是暖融融的。盖了半年被头发亮了该洗了,班长说:你洗完了我帮你做,那时战士一人发一个绿色的”针线包”内有线、针、顶针。这样和班长学会了“传统”做被子的方法。现在部队发的被子没那么多烦事了,洗完了拉角一装拉上拉链就完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