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莎士比亚古罗马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2010-03-27 18:44:46)
标签:

莎士比亚

古罗马

悲剧

泰特斯

安德洛尼克斯

忠君

弑君

文化

分类: 文心函

http://s11/middle/48d229aft82c5fcb3a8ca&690


 

本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剧本之一,创作于1591年(27岁)。模仿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加(公元前4-公元后65)。据剧院经理菲利普·亨斯洛记载,1592年4月11日起斯特兰奇勋爵剧团曾上演《泰特斯和维斯帕西安》,可能就是这部莎剧的别名。因瘟疫而剧院长期关闭以后,1594年1月24日瑟塞克斯伯爵剧团在“玫瑰剧院”恢复上演《泰》剧。同年它以四开本出现,这是第一部印刷出版,但未署名的莎士比亚剧作。书名页上说明此剧曾由达比伯爵、潘布罗克伯爵和瑟塞克斯伯爵的三个剧团上演过。1614年,本·琼森的喜剧《巴托罗缪市信》在“希望剧院”上演。他在序幕里写道:“谁要是赌咒说《杰罗尼莫》[基德的《西班攻悲剧》]或《安德洛尼克斯》是至今最好的剧本,他在这里将被大家认为他的判断力25到30年以来一直停步而没有长进”,说明《泰》剧直到那时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戏剧。现存有1594或1595年抄写的剧文一纸,上有亨利·皮钱姆手绘的该剧演出图。

2000年3月,美国上映了电影《泰特斯》(中译《罗马终结者》)。这是美国舞台导演朱莉、泰默尔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她在1997年因执导《狮子王》而出名。她身兼编、导、演三职,邀请了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泰特斯。影评称这部影片“不合常理,华而不实和稀奇古怪”。

 

1955年,劳伦斯、奥利维尔扮演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http://s1/middle/48d229aft84c95278ec90&690



   故事梗概

罗马大将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率领罗马将士杀退了哥特人的进犯。25个儿子牺牲了21个,余下4个终算凯旋。民众拥戴他做国王,但他拥戴无能的皇子萨特尼纳斯继承了王位,成为国王,并且答应将爱女拉维妮娅嫁给他。

但是,拉维妮娅与国王的弟弟巴西安纳斯相爱,订有婚约,巴西安纳斯也不愿把爱人让给兄长。他们逃跑时,泰特斯的幼子缪歇斯为了爱的正义挺身而出,保护他们逃跑。秦特斯为了维护国王的尊严,竟然发怒杀死了亲生的幼子缪歇斯。当国王看到泰特斯献上的哥特女王塔摩拉时,为她诱惑,转而娶了她做为罗马的皇后。

秦特斯的爱子路歇斯,也是一位勇猛的战将。在凯旋归来之后,他请父亲用哥特人“最骄贵的俘虏”血祭战死的将士。泰特斯塔摩拉的长子交给了他,血祭他的21位死于战场的兄弟们。这激起了塔摩拉无比的仇恨。她发誓要报复罗马,报复泰特斯家族。

这个狠毒狡猾女人,假意奉承国王,不仅自己成为罗马的皇后,也使两个儿子成为王子。但她对国王是不忠的,甚至与她的黑奴艾伦通奸,并被巴西安纳斯发现。

于是,她与艾伦一起设下诡计,让她的两个儿子杀死了巴西安纳斯,并且嫁祸于泰特斯的两个儿子,被捉待斩;又怂恿两个儿子奸污了巴西安纳斯的未婚妻拉维妮娅,并割去她的舌头,砍掉她的双手。泰特斯痛不欲生、几近疯狂。艾伦又借此诱骗泰特斯:只要你砍下手臂,国王就赦免你那两个儿子。泰特斯爱子心切,砍掉了自己的手臂,但国王送来的却是自己的一条胳膊和两个儿子的头颅,并且将他最后一个儿子路歇斯放逐。

恶运使泰特斯清醒过来,当他看到残废的爱女用嘴和脚夹着手杖写下了真凶的姓名,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起来,他派路歇斯领来了一支哥特人的大军进攻罗马。

恐慌的国王再次听信了塔摩拉,让她去找泰特斯出面,以父子之情与路歇斯谈判,请哥特人休战。为了利用泰特斯的复仇心理,塔摩拉假扮成“复仇女神”,让两个儿子假扮“强奸”和“暗杀”的天神,去诱骗“发了疯”的泰特斯,想斩草除根。不想泰特斯将计就计,在“谈判”的宴席上揭露了他们的罪行,杀死了真凶——皇后塔摩拉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了不使爱女在忍辱偷生中受煎熬,他也亲手杀死了爱女。大怒的国王杀死了扶佐他上台的泰特斯,但自己也被泰特斯最后一个儿子路歇斯杀死。

悲剧使罗马再一次改朝换代,罗马人一致拥戴正直无畏的路歇斯做了国王,新国王路歇斯将最后一个恶魔艾伦活埋处死。

 

读后:从“忠君”到“弑君”

 

这是一个大将军和父亲的故事。莎士比亚为他的主人公设计了无所不及的惨烈命运。为了罗马,他有21个儿子战死。身为将军,他不居功,不争权,把皇位让给了他所忠诚的皇族,甚至仅仅为了国王的尊严,他也能杀死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凯旋归来的亲儿子。然而他那最致命的一剑,却是砍向了爱女,那是为了自己和爱女的尊严。当他倒在国王的剑下时,有谁会认为他死得毫无尊严呢。他爱国吗?如果他爱国,为何要儿子率领敌军来攻打罗马?如果不爱国,他为何要为罗马受尽命运的磨难?唯有为了正义和尊严,他才能义无反顾地举起宝剑,结束仇人和爱女的生命。我们在莎士比亚如刀斧般有力的笔触中,通过本剧看到了高贵的血液与卑劣的污秽如何不可调和,红与黑如何搏斗。恶的血是那样无情、残忍和必败,善的血也是那样豁达、坚忍,并且富有人性必胜的力量。

莎士比亚在戏剧开场时,通常会着力表现主人公与主题相冲突的性格。在《泰特斯》一剧中,开场主要描写了他的忠君德行:他的威望足以使罗马民众拥戴他做国王,但他不愿意僭越国王;他知道自己的威望可以支持皇族,他愿意把爱女嫁给太子;当他这些忠君的意图与爱女的爱情、儿子的态度产生矛盾时,他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开场强调泰特斯的“忠君”,其后再描写他被“昏君”所迫害,就能形成致命的冲突。

本剧的矛盾冲突,以三条线展开,相互杂错,却从不同层面,起着推进泰特斯形象塑造的功能。

首先,通过描写爱子路歇斯的动作,陪衬泰特斯人性的觉醒。他支持路歇斯用塔摩拉儿子活祭战死的兄弟,表现了忠君和为父的最初冲突,也是政治与人性的冲突。当他被国王迫害觉醒之后,又派路歇斯带来哥特人的大军进攻罗马,在把自己陷入“叛国者”的境地的同时,升华了莎士比亚要表达的人性主题。

在主要对立面方面,通过描写哥特女王塔摩拉一派的阴谋,表现人性冲突的不可调和。这是本剧的冲突主线。塔摩拉被俘之后,她的儿子又被泰特斯活祭,使她在战败与丧子的双重仇恨中,产生了强烈的报复意图。泰特斯和塔摩拉的冲突,就历史而言,起于政治和人性的冲突,但只有两人的复仇性格相冲突,才会导致个人悲剧的产生。在莎士比亚笔下,两人的冲突都具有人性报复的理由:泰特斯身为罗马的功勋大将和父亲,被国王迫害,子女战死、致残、被放逐;塔摩拉身为哥特女王和母亲,遭受了被俘的屈辱和丧子的痛苦;两人在政治上和人性上都有报复的理由。就这两人的关系而言,莎士比亚所强调的悲剧意味是,泰特斯在人格上光明正大,但他死于塔摩拉的卑污阴暗。

最后,通过描写罗马王族的昏聩无能,表达悲剧产生的政治背景。国王受塔摩拉的诱惑,中了她的诡计,致使泰特斯的爱女残废,还放逐了他儿子路歇斯,并最终杀害了泰特斯。这条线所以比塔摩拉那条线写得更简明,是因为这条线中,没有表现国王的人性动机。它是作为泰特斯与塔摩拉冲突的辅线而展开的。

莎士比亚死后一百多年,有评论说这是一部“垃圾”作品,因为它“过份地表现了暴力、污秽人际关系和血腥”。确实,本剧一直杀到结局:路歇斯杀死了国王,罗马人拥戴他当了国王,他处死了最后一个恶魔艾伦。但这并不是廉价的惩恶扬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团圆”:路歇斯杀死国王是“弑君”,在政治的道理上是恶行;但因为他杀死的是昏君,是为品德高尚的父亲申冤报仇,所以他的行动也就成了正义的报复,从而完成了莎士比亚的主题:人的尊严、美德、人性、正义,与个体生命息息相关,从而比抽象历史、国家、政治等宽泛的概念更宝贵。就莎士比亚的戏剧观而言,历史、国家、政治、人伦从来都不是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