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采风作业:绿色马头山

标签:
江西采风马头山散文原创 |
分类: 私奔山水(行走) |
绿色马头山
黄静芬
我以为,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句古诗来形容马头山之色,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句古诗来形容马头山之幽,以“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句古诗来形容马头山之静,名副其实。
进入马头山,就进入了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车缓缓行驶,左边是山色青翠,重峦叠嶂,右边是峡谷交错,流水潺潺。满眼绿意一望无际,风吹过,树枝摇摆,发出簌簌之响,这响,天籁一般,不染尘烟。而小河流淌,浅处白浪激荡,卵石圆润,深处幽蓝无波,山映水底。每一湾水色,每一处山景,都洁净无比,澄澈无比。
便时不时大喊:“师傅,停车!快停车!”每次车未停稳,就急急钻出车。站河边,听水流的旋律,或缠绵,或委婉,或高昂;站花旁,看花瓣舒展,花色迷人,花香惑人;站树旁,观树的苍老之态,枝干盘虬卧龙,枝叶繁茂婆娑……每次站立,于空山寂寂中,在空气如洗里,心里都是满满的安宁静谧。
马头山,因山脉远眺宛如一匹骏马的高昂之头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境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拥有香果、红椿、台湾松、鹅掌楸、美毛含笑、长叶榧树、南方红豆杉、福建柏等10余种珍稀树种,拥有黑熊、岩羊、恒河猴等众多珍贵野生动物,拥有保存完好的大片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氧吧、全国罕见的动植物基因库”。在马头山,无论你如何左顾右盼,无论你如何前俯后仰,满眼皆是古木苍翠、峡谷幽深、溪流淙淙、怪石嶙峋,都是大自然的旷世杰作。
车缓缓行驶,缓缓深入马头山。车窗外,“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景让我们不断惊呼,“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山色让我们深深迷醉。真想,做马头山水边的一株草,或山上的一株树,清洁本心,无执无念。
然后,车停于一面山坡上。山坡绿树红花相辉映,竹林绵延而去,满地枯败竹叶中,许许多多生机勃勃的大鸡小鸡或觅食,或嬉戏,或踱步,或休憩,一派怡然自得模样。我们有多久没见过满山自由奔走的鸡了?这鸡,称“竹林鸡”,在这里,放养了1万多只。这是马头山“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绿色有机工程之一项,而蔬菜基地、红心猕猴桃果园、葡萄园等等,是马头山绿色有机工程的另几项——在如今,在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严重关注的如今,追求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消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马头山靠山吃山的绿色有机工程建设,是值得大力称赞的事。
在马头山,见不到太多工业文明的痕迹,见到的,是山静、水静、树静、云静,风烟皆静。这静里,让人恍惚,以为遁入世外,身处陶渊明的桃花源里。
群山环抱中,碧水缠绕里,一栋小小木屋乍然出现:木墙边叠着高高柴垛,木门框上贴着红红对联,左边一池清清山泉水,右边几哇绿绿蔬菜地,屋前一只白底黑点狗在慵懒漫步,黑瓦上,一柱白色炊烟袅袅,时而摇右,时而摆左,时而笔直向上……眼前所见,不就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绘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景吗?
便停车,忙不迭上前,与狗儿招手,与蔬菜对视,于屋前屋后转悠,用清泉洗脸洗手。然后,走进屋子,看灶火熊熊,屋子主人正手脚麻利做着我们的午餐:西红柿炒蛋、炒田螺、炒青菜、肉末炒青豆、土鸡炖汤、干煎河鱼……这盘盘农家菜,因食材或自栽自种,或自养自捕,皆饮清泉,沐雨露,不需过硬烹饪技术,只因用了清泉水和土猪油烹饪,如此,荤菜鲜嫩滑美,蔬菜脆甜清香,好吃极了。
于是,围着一张老旧四方木桌或站或坐,我们大快朵颐,直至每个人都吃撑得几乎要翻白眼,肚子里再装不进,才放下筷,可眼睛仍饥饿。
饱食后,离开木屋子,去看“樟先生”与“红小姐”——所谓“樟先生”,樟树也;所谓“红小姐”,红豆杉也。清澈小河边,三株并立的千岁参天红豆杉,是马头山的珍宝之一。其中,一株红豆杉与一株古樟共生,演绎出“樟先生与红小姐的爱情故事”:樟树苍劲,身躯佝偻,是老态龙钟男人;红豆杉枝干挺拔,树姿优美,是端庄优雅老妇。它们相依相偎,宛若相濡以沫夫妻,从青春年华,携手走至生命暮年,早已不可分离。这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爱相惜,让近距离打量它们的我们,叹为观止。
站在红豆杉下,放眼青山绿水马头山,满眼是绿,满身是绿,满心是无边森林、丰沛河水的绿。这绿,散发着安稳与欢喜的温润之光,让我们,不愿离开。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刊发于《生活、创造》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