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奔山水:最美文曾路

(2012-11-20 08:40:42)
标签:

私奔山水

厦门文曾路

散文

分类: 私奔山水(行走)

    成为厦门人,已经18年。我对厦门的热爱,越来越深浓。这个海滨之城,既有“海滩平阔,海面波涌”之大气,又有“野趣丰沛,野情清幽”之安详,四季里,还一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斑斓,让人怎么能不无比热爱呢?

    《最美文曾路》一文,是为一本即将出版的画册写的类似“代序”之类的文字。这本画册,将文曾路的美丽,定格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其美轮美奂,让我觉得,我的文字在美景美照前,很无力。   

 

最美文曾路
黄静芬

 

私奔山水:最美文曾路

(文曾路一隅。照片取自即将出版的画册。)

 

    在厦门,每一次听到“爱她,就带她去文曾路”这句话,我总是忍不住,嘴角一咧,立刻微笑起来。
    前一段,一位远方女友抵厦门,她由厦门大学那儿打车来见我。甫一见面,我就见她灿烂笑脸上,故意做出一副惊魂未定状。怎么啦?她轻抚胸口说:吓一大跳,还没回过神。
    原来,女友上了的士,因旅途困倦,便闭目养神。没想到,仅仅几分钟后,她睁眼,就见车窗外山清水秀,俨然世外桃源。女友唬得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她暗想,厦门是海滨之城,明明才见环岛路大气优美,海滩平阔,海面波涌,怎立刻有如此生机勃勃的花红柳绿扑面?莫不是,被劫持到哪山野?
    女友顿时不安起来。她在的士后座上,暗自胡思乱想,暗自四处张望。就见一条宽阔公路,绵延往山里去,路两边,山青青,树绿绿,花娇娇,水潺潺,其野趣之丰沛,其野情之清幽,让她疑心,她不是身处繁华厦门,而是进入“几重烟雨渡青山”之田园意境。
    听女友说罢,我大笑。我说:那是文曾路,那是厦门最美的一条路呀。
    是的,在厦门,我以为,文曾路是一条美到极致的路:青山翠竹,小桥流水,篱笆木屋,怪坡神奇,花木璀璨……这条路,位于厦门岛西南部,全长5.33公里,两端与厦门城市道路相衔接,路的一头,是厦禾路方向的文屏社区,路的另一头,是环岛路方向的曾厝垵。这条路,依坡道与山势,蜿蜒成一个花团锦簇的带状园林,将公路的实用性、艺术性、生态性融为天衣无缝的一体,将厦门的喧闹市区与迷人海滨连接了起来。
    文曾路,远观近赏都是画。文曾路的花树,春有樱花、梅花、桃花、李花、毛杜鹃、紫梅、羊蹄甲之“千朵万朵压枝低”缤纷繁盛,夏有台湾相思树、鸡冠刺桐、树牵牛、软枝黄婵、鸢尾花、扶桑、紫薇、野牡丹之“乱花渐欲迷人眼”色彩斑斓,秋有三角梅、台湾栾树、美丽异木棉、黄花槐、紫花马樱丹、葱兰、翠卢莉之“独立疏篱趣未穷”摇曳多姿,冬有山漆树、红芽石楠、爬山虎之“霜叶红于二月花”叶色变幻……伫立花树下,徜徉花树下,你每每叹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扭转头,又是“可爱深红爱浅红”进入眼帘。如此,你自然惊喜惊叹,流连忘返。
    文曾路,景随步移,步移景换。文曾路的怪坡,因参照物不同,使人出现视觉差,你便自然而然将高处看成低处,将低处看成高处。如此,洒水或置物品于坡面,水或物品往“高处”流或滚,熄火小车停下,小车往“高处”滑。尽管,你清楚知道,“坡底”比“坡顶”高1.395米。但目睹此怪形怪状,着实有趣,你便像孩童一样,让自己的亲眼目睹,暂时成为真实现象,并因此,嘻嘻哈哈,快乐无忧。
    文曾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中间段穿越文屏山、御屏山,因其道路经过地区呈两边高、中间低地貌形态,文曾路的边坡相对高差约30米,因此,时有悬崖峭壁立于道路两侧。那悬崖峭壁,并不曾裸露出人类“劈山修路”、“征服自然”之破坏壮举的丝毫痕迹,而是植被葱葱郁郁,仿佛那些树、那些草、那些藤、那些花,祖祖辈辈都生长在那里——厦门市花三角梅,一簇一簇又一簇,一片一片又一片,开得如火如荼,花海一样;而随季节更替,崖壁上密密实实爬山虎,春泛红,夏转绿,秋叶落,冬剩干瘦遒劲枝条……你由此路过,目睹此“悠然见南山”之景,其心境,只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可形容了。
    文曾路,满山葱绿,那葱绿,深浓浅淡,养眼养心。车行其间,如在景中行,人游其间,如在画中游。因此,文曾路被厦门的新人们一致称为“婚纱路”。在文曾路,你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他们身穿洁白婚纱或中式礼服,摆出各种甜蜜姿势,让摄影师用镜头,定格他们的最幸福记忆,他们的笑容,真的是比花朵还艳丽。而可爱孩童们,在慈爱父母的带领下,或快乐嬉戏草地上,或自在漫步卵石小道间,或赤足溪里捞小鱼,或蹲于树下捉昆虫。
    那么,我在哪呢?“你在哪呀?”“我在花溪赏花呀。”每一次,我如此回答朋友的问询时,语气里,总是漫溢出满满的欢喜。文曾路的花溪,有高高低低树,有弯弯曲曲水,有红红艳艳花,有仿木小桥卧水上,有青青竹林站水边,有活泼小鸟立枝头……据说,花溪原是一条脏乱排洪沟,文曾路建设时,建设者们并没有简单地将之做成石砌或水泥沟渠,而是按照水沟原形精雕细琢:以鹅卵石铺底,大石点缀沟侧,在水边植柳,于路旁栽竹。如此,花溪既具排水功能,又构成小桥流水之悠然意蕴。这样,“虽为人作,宛自天开”,花溪仿若一处避世桃花源,不论哪个季节,你缓缓走在这桃花源里,清风佛面,花香萦怀,绚丽在顶,落红萎地,你不知今夕是何夕,心里怎能不生出云淡风轻的欢喜呢?
    每一次,走过文曾路,与草木相亲,我的心里,就有无数赞美词,不知不觉生出。每一次,走过文曾路,走过这条被人们称为“一件大地艺术品”的文曾路,与山野相伴,我都感叹,一天时间太快,只容得下我,沉浸在文曾路的美丽里,看日光缓缓移动,看树木缓缓苍绿,看花朵缓缓盛开,看自己的柔软心底,彻底忘了尘世的嘈杂和荣耀。

 

私奔山水:最美文曾路

(2012年6月20日,我在文曾路百馨园。)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