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完美的结合——读黄静芬新著《青山看不厌》文/李泉佃

(2012-05-15 08:37:52)
标签:

青山看不厌

黄静芬著

书评

李泉佃

分类: 新书出版(资料)

完美的结合——读黄静芬新著《青山看不厌》文/李泉佃

    (2012年5月12日,我在厦门外图书城签售,海南诗人许燕影从天而降,送来99朵玫瑰,让我,感动无比。图片取自何况止止壶天微博。) 

完美的结合——读黄静芬新著《青山看不厌》文/李泉佃

(签售现场。图片取自醉在壶里的微博。)
 

完美的结合
——读黄静芬新著《青山看不厌》
文/李泉佃

 

    鲍鹏山先生为黄静芬女士新著《青山看不厌》一书作序,用了个颇具诗意的题目:静芬在美丽的厦门岛。

    鲍先生从美丽厦门落笔,而后,笔锋一转,娓娓道来,将静芬这册散文集独特的风格、独特的美,推介到读者面前。

    鲍先生以为,静芬的书,当属游记集。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归类,不是十分恰当。
    静芬说,为了这本书,她花了不少心血。从封面、扉页、题目、编排到风格、色差、书签等等,每个细节,她都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力求完美。
    的确如是,她将书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有情山水、看山是山、安详村落、欢愉时光、璀璨古厝、神秘阿里。
    我将六个章节细细品味,则认为,静芬的新著,更准确地说,应为散文诗集。
    比如,“欢愉时光”一节,几乎不涉及具体地点、人物、事件、时间等,纯粹是静芬对如流时光、纷繁世事、枯荣花木、冷暖人情的感怀、感悟、感伤、感念。
    即便其他章节,真正写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纯游记,也不多,有不少则是置身鹭岛或他地,惊鸿一瞥、心弦一触、情丝一拂的呢喃。
    这不能怪鲍先生的归纳,静芬自己就将书主题定调为:置身青山流水间,我心寂静。
    于是,我以为,更准确地说,静芬的书,是用散文诗手法写游记、札记。
    我这样说,是要将静芬的书,区别于一般性的游记。诚如鲍先生所言,今天,旅游变得如此容易,亲临现场,往往指日可待,何必读别人的文字转述?
    是的,若仅仅是一般性的游记,静芬恐怕没必要殚精竭虑催生新书问世,鲍先生恐怕也没必要耗时费神咬文嚼字为新书作序。
    回到文章开头提及的,静芬新书独特的风格、独特的美,究竟独特在哪?
    印象中,静芬之前出版过两本个人专著,一本为诗集《午夜的昙》,一本为纪实文学集《新男女关系》。
    本质上,静芬是诗人。她的出道成名,因缘际遇,皆因诗。
    今天,似乎有人认为,要损一个人,就一句话:你是诗人。
    这实在是对诗的大不敬。每每念及此,念及就连诗圣杜甫也难逃被恶搞的厄运,就对这个轻佻、浮躁、失态的社会,深感失望。
    好在静芬不这样想。
    我们常说,诗人要有诗心,用诗的眼光看世间万物。何谓诗心?说白了,就是多情善感。
    静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她是典型的诗人性格。她的喜怒哀乐,无不与诗息息相关。
    同时,静芬是记者。她的《新男女关系》一书,就是当记者时,就当前家庭、婚姻、情事、性事等敏感问题,与被采访对象面对面沟通,闲聊聊出来的。记者职业的敏锐性、写实性,使这本纪实文学带有批判性、厚重感。
    我的意思是说,静芬诗人的特质、记者的敏锐,使她在写作《青山看不厌》时,显得与一般游记作者不同,她的每篇文章,都注满了感情,物的比喻、景的描写、人的刻画、情的抒发,都带有诗的意象与韵味,让人回味无穷。而由于她的新闻敏锐性,又使得她的每篇文章,有着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细节、独特的思维,一些在别人看来,是再寻常不过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一山一水,在她的眼里,在她的笔下,都似一株还魂草,介于梦幻与现实之间,有痛苦,却也有光明。
    总之,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静芬的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能抒别人未抒之情,叙别人未叙之事。
    因而,我们希望静芬不仅仅停留在她的“三部曲”,期待她有多的作品问世。

    (刊登于《厦门日报》2012年5月15日26版

 

完美的结合——读黄静芬新著《青山看不厌》文/李泉佃
    (《青山看不厌》,黄静芬著,海风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定价30元,厦门外图书城、晓风书屋、厦大时光书店、琥珀书店有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