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一早突然停电,有足够理由偷闲。便去菜市场买了许多菜。回了家,将还未收藏起的冬天靴子、鞋子擦洗干净,手洗几件衣。
认真看书,至近午。
在厨房,做了素烧苋菜、五花肉焖芋仔、黑木耳炒豆干、红烧金昌鱼。
中午,与女儿边吃边聊——没有了播放的吵闹电视成一盘美味下饭菜,我们的话题,比往日多了些。
下午出门,去文联开会——为什么,近来文联有那么多会?手机快没电,带上充电器,于会前,先蹲在会议室角落,寻找插头充电。
晚8点回家,楼下大群人,楼宇黑呼呼。坏了,电仍没来!三步并两步进家门,见女儿窝床上,用应急手电筒看书,床头柜上燃两支烛。她的表情,在微光中,似乎泰然自若。
好在,下午出门前,将应急手电筒、打火机、蜡烛找出,放茶几上——对于黑暗,每人都害怕,何况孩子。我微微心疼。
想起女儿还是小学生时,写过一篇《战胜黑暗》作文,发在《厦门晚报》上。那文,让同事惊呼:你的女儿,真的很棒。
晚9点来电,上网搜出《战胜黑暗》,读之,自己微微感动。以王母卖瓜之心情,我固执认为,这位六年级女生的作文,真的很棒!贴下方,作为女儿的成长记录吧。此文发于2004年10月29日,其时,她读小学六年级。
————————————
战胜黑暗
颜妍
放学后,我背着书包,迈着轻盈的步子,走在林阴小道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和夕阳说了“再见”,便打开了家门。家里空无一人。夕阳残留的余晖斜斜地洒进屋内,光束就像最美的玫瑰。渐渐,橘红色的光随着黄昏的来临而远去。
有人说,人类是为了留住光明,才发明了电灯。我按了一下开关,奇怪,灯毫不理会我。我从小就很怕黑,黑暗是那么的死静,仿佛什么也不存在,这样的感觉,很恐怖。我对黑暗的恐惧导致了对停电一词的反感,但今天,我一个人独自面对着这种危机。我不死心,又使劲地按了按开关,电灯始终未对我露出它的光亮。于是,我开始为我第一次一个人面对停电而感到了深刻的恐惧。我的目光扫到电话,忽然有了重生般的希望。我拿起电话,拨通了母亲的号码。“您拨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电话里的声音在房间回荡。我盖下了电话,也盖下了刚燃起的希望。
窗外的风吹着树婆娑起舞,风声近似于魔鬼癫狂的笑。寒冷和恐惧一股脑地涌来,我竟有了落泪的冲动。我试图不让恐惧占领一切。抬起头,我突然想起了手电筒,那是可以带来光明和美好的东西。走到柜子前,我努力寻找我的救命稻草。我如愿找到了手电筒。按下开关,光在黑暗里拉得老长老长,那微弱的光给了我难以言状的温暖。有了手电筒壮胆,光牵引着茫然的我在初遇的黑暗里前行。我想:这样也许可以战胜黑暗,也许可以超越那个怕黑胆小的自己。可,事不如人愿,手电筒的光在黑暗里闪了几下,灭了。
再度笼罩我的恐惧轻笑了,它好像在宣告我的失败,它脚步重重地向我逼来。不!我冲进卧室牢牢地把门关上,想隔绝恐惧。但是不久,我的肚子便不争气地叫了起来。我知道,惟有在黑暗中摸索,才能得到我所想要的了。我鼓起勇气走到了门前,想伸手,可,门外蔓延着的黑暗,使我退却了。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最后,肚子的饥饿凌驾于一切之上。无奈,我眼一闭,心一横,索性不去闻那透过门缝所散发出的恐惧,我打开了门。黑暗并没有淹没我,窗外涌进来的微光给了我温暖。我想,我战胜并超越了自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