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

(2008-10-13 21:32:08)
标签:

鼓浪屿

诗歌节

杂谈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举办的前两天,我编辑了一个“重读朦胧诗”的版面。在“编辑的话”里我这样写:

    诗歌与时代,是密切联系的。在特定时代,必然涌现出特定的诗人与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崛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食指、芒克、梁小斌、严力、王小妮,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的诗歌代表作,深刻影响了一代人。
    本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将在鼓浪屿举行。届时,这五位朦胧诗的先驱者,将莅临厦门。为此,《海燕》特邀著名诗歌评论家陈仲义教授,在诗歌节举办前夕,对五位诗人的代表作进行逐一点评。
    重读经典,品味经典,我们依然能够,获取情感的美学力量。

    版面如下: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81008/16.jpg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举办前夕,我应厦门晚报编辑之约,写了《鼓浪屿的诗歌记忆》,发在2008年10月10日《厦门晚报•文化周刊》上。文章如下:

鼓浪屿的诗歌记忆

    第一届鼓浪屿诗歌节举办时,我在日记里这样记录:“2006年5月31日,星期三,端午节,阴雨。早餐吃一个粽子。走20分钟到轮渡。坐渡轮到鼓浪屿,走至音乐厅。上午,2006鼓浪屿诗歌节开幕式,“钢琴诗人”肖邦作品专场音乐会,《厦门百年新诗选》首发式,三项活动紧密联系。偷闲时,与熟面孔打招呼,与陌生手相握。中午,又吃一个粽子。下午,游鼓浪屿:从鼓浪别墅出发,微雨中一路缓行,经过鼓浪石、琴园,观看《天风海涛鼓浪屿》,坐索道,登上日光岩百米高台,参观郑成功纪念馆,最后至菽庄花园。晚餐餐桌上,服务员拿印制精美的诗歌节活动安排册找诗人签名。晚上,到音乐厅欣赏‘百年厦门新诗朗诵会’,见到有外地游客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参加诗歌节活动,见到许多人无票等着进朗诵会场,见到很老老人、很小孩子围着老诗人蔡其矫握手签名合影……端午这天,微雨微凉,是诗歌的一天,是纯净的一天,是诗意的一天。这天,让我猛然体会到诗歌的力量,让我仍然体会到诗歌的力量。”
    第二届鼓浪屿诗歌节举办时,我看着一年前我编辑的《厦门日报•鼓浪屿诗歌节作品专版》的版面,被放大无数倍,成为这届诗歌节海报之一,立在鼓浪屿轮渡码头的大榕树下,听到好些人笑着说:从来没有哪个报纸版面事隔一年,被如此注目。然后,我三天游荡在鼓浪屿,安静地看着诗人们的激情,在安静的鼓浪屿,泛滥成波。然后,我写了《在鼓浪屿•在海边》《在鼓浪屿•老房子》《在鼓浪屿•前世今生》三首诗,我写道:然而呀/大海、小巷、青石路、老房子/是我前世的稀薄记忆//屋在这里;我写道:在鼓浪屿/在鼓浪屿海边/我在如我不在/我在空茫之中如我在空茫外;我写道:颓败老房子/我静静看你在时间流光里/老成厚实一段历史与时间对峙/意义暧昧,不动声色/你默默看我在季节转换里/老成老房子一件摆设与季节抗衡/淡然平和,内心清决……
    现在,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在金秋时节里款款来了,这次诗歌节,又会留给我怎样的美丽记忆呢?
    细细想来,诗歌于我,从上世纪80年代在福建师大“南方诗社”和在三明“大浪潮”诗群里充当重要成员,从诗歌作品入选《1985年全国诗选》到入选《2007年中国诗歌年选》多种选本,20多年时间里,诗歌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在这20多年里,诗歌也是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诗人写诗,爱诗者读诗,不读诗者,心中的诗意,依然在某个特定时刻,因为爱,因为感动,而如潮奔涌。
    有诗歌的日子,是温情的。
    有诗意的日子,是温暖的。

 

    诗歌节三天,我在鼓浪屿,看着诗人们的激情泛滥——青春时,舒婷、食指、芒克、林莽、梁小斌、严力、多多、徐敬亚、王小妮的一些诗歌,是我的精神面包,如今,面对他们的真容,面对他们的黑发或白头,听食指说:诗歌一定要给人们带来希望,徐敬亚说:好的诗歌一定能让人热起来或感到冰冷,我真得非常敬佩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坚持。

    诗人聚会,精彩纷呈。密集的一场又一场文本研讨,无限赞美和激烈对骂不时出现——有人说:一群疯子。真真是的,诗人的自恋与自负、狂妄与偏执,在会场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我是赞成这句话的:好的诗人,首先是一个正常人。
    所以,我爱鼓浪屿的清风明月,爱鼓浪屿的曲折小巷,爱女友宿舍门口阔大的阳台——几个“正常的诗人”,在徐徐海风吹拂中,在半轮明月照耀下,边泡茶,边聊天,端的是快乐无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