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阴,仍然雨。仿佛,天气就该这般模样,就该是雨天的缠绵悱恻,不该有晴天的干脆利落。
三天国难日,报纸全是黑白印刷,广告取消,专副刊版面取消。我们部门几位副刊编辑,轮流到夜编中心值夜班,编“汶川地震大救援专版”。
同事们在一起,谈的都是地震。单位已经派出两批记者赴灾区了,又将派出第三批。我不是一线记者,这项光荣任务,很遗憾,落不到我头上。
昨夜,转贴一篇博文《强烈倡议:记者们,别再揭孩子的伤口了》到博上。作为记者,我十分赞同博主王宁的倡议:不要让媒体没完没了“采访”孩子了,不要让他们再一次真实地回忆恐怖的经历,这无疑,对孩子是又一次伤害——在救灾现场,我们有些记者,不是不敬业,而是太敬业,敬业到,非把受难者血淋淋的伤口再揭开,呈给观众、听众、读者仔细观看,以为如此,才是真实报道。
然而呀,有些事,真相揭开很残忍!然而呀,有些事,再三回忆很残忍!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人,某些童年的经历将如影随行一生;对于幼小孩子,他们承受苦难的能力,在以往快乐的日子里,还未得到锻炼成长,老天却不长眼,却在一瞬间,将这些花朵一样年华的孩子,突然抛到深重苦难中。
只能承受呀,只能独自承受呀,无论成人,无论孩子!
说一句“希望在废墟里重生”,太容易,要做到,需要付出怎样的巨大努力呀!那么,让孩子,安静地,学会淡忘。让我们,仔细地,呵护孩子的心——我们的呵护,如果有力量,也微弱,然而,对于蜷伏于黑暗中的孩子来说,弱光也能够,弱弱地,照亮他们。
建议我的同行们,该采访时采访,该闭嘴时闭嘴——须时时记住:问,有时是关怀,是敬业;不问,有时也是关怀,也是敬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