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泓莹对我不识漳州手抓面的美妙滋味表示遗憾。她说,哪天我做给你吃。
话音刚落,泓莹的朋友送了她两只河田鸡。她将一只鸡送给妈妈闺中时期直到如今友谊已经半个世纪的老朋友,一位八十多岁的退休老护士。她说,老人需要小辈关心,需要冬令进补,还有一只,我们做手抓面去。
泓莹来到我家,袖子一卷,鸡洗净下锅白斩,带壳牡蛎放进微波炉,熟面放进蒸锅,莲藕切片放进鸡汤里几滚,镇江陈醋往小碟中一倒。不消片刻,我们两个女人洗净各自的十指,左手揪一团面条,右手撕一块鸡脯肉往醋里一沾,两手一裹,再将张口的牡蛎剥开,掏出水汁鲜美的牡蛎肉,然后,张嘴一咬,我立刻眉飞色舞喊一字:好!
泓莹是那种风风火火能干极的女人,除了背着硕大双肩包走天下外,会做许多花色多样、味道美妙的菜肴。她认为,精致好看的菜只可细品,适合烛光晚餐时和情人相对无语话在眼中的温馨氛围;而手抓面的吃法,鸡肉、鸭肉、五香条、豆干、蔬菜都可裹在面条中,吃时不用筷不用勺,双手油腻腻张扬着,感觉既原始又简单,而只有原始又简单的吃相才称得上大快朵颐四个字。
大快朵颐、风卷残云的痛快淋漓吃法,在《水浒传》之类书中,是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喧哗的热闹场景,自小我就一直喜欢并心之所向神之所往;除此,在阡陌纵横的荒郊野地,抓一只鸡裹黄泥、叉一条鱼放火上烤、扔一块地瓜埋在余烬里煨的鲜美滋味,每每想起,食指大动;再除此,坐在街头一张木板钉的油腻泛光矮凳上,一口一口吞着地方小吃食物粗作的地道风味,再佐以地方民俗的风情万千、民间传说的美丽感人,那时那刻,心情月白风清。
自古以来,一条绝对真理从来曰:民以食为天。口腹不能饱,人生实在不可能言其他。所以,吃的乐趣无穷无尽,大众直把饮食吃出了一种深刻玄妙的文化来,仍不肯善罢干休。我和泓莹是一介整日操持锅碗瓢盘油盐酱醋的俗女人,把鸡鸭鱼肉青菜萝卜由生变熟并调理出诱人好滋味,是我们生为女人所熟而生巧掌握的一项无奈本领。常言说,通往男人心灵之路的起点是男人的胃和肠,通往孩子健康成长之路的起点也是孩子的胃和肠,逆此道而行,不掌握此本领,在现今社会,可否吗?
对人的口欲而言,都说食不厌精,其实,与其在酒楼精雕细刻烈火猛爆味精狠加的菜肴间推杯换盏,我和泓莹都宁愿躲在家中,焖一锅白米饭,炖一钵排骨汤,炒几盘简单家常菜。日子常过常新,餐桌上的菜肴随时令改变而出陈创新,不变的是“家常”两个字。
家常,很温馨的字眼。对女人而言,是卸去唇膏脂粉、素面朝天、口无所遮、心无所防的心情放松。
与泓莹张牙舞爪吃着手抓面,聊一些菜咸汤淡话题,泓莹兴致勃勃说,哪天我再一展身手,烤一只原汁原味的鸭、做几道自创的特色小菜给你吃。
我一听,立刻唾液欲滴,追问:哪天?掰起手指欲算日期。
(2006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