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日子1(记事) |
(2006年10月1日星期日
昨晚。舒婷领几位美女坐一桌,桌上两位男性,一是被美女们称为“哲学的小男孩”的某领导,一是台湾一位非常年轻的导演。打扮得花朵一样的美女,有林丹娅、须一瓜、林子大了、王美朵和我,以及台湾作家岳清清(她柔美极,漂亮极,有双又大又媚眼睛)。另一桌,陈仲义领厦门青年诗人和朱水涌、谢春池坐一起,谈诗聊文声势浩大。
饭前博饼。我郁闷的是,居然只博6个秀才,然后,再无进账。这是我博饼史上,战果最少一次。但细想想,也释然——都是那么灵牙利齿、才气横溢、上天厚爱之佳人,好运不给她们,还给谁呢?最后,状元归清清。清清说,第一次博饼,好玩得不得了,明年中秋一定还来厦门博。
饭后去喝酒。“哲学的小男孩”将大家带到一家专卖洋葡萄酒的店,他将葡萄酒的历史、鉴赏、口味等等很文化地一一道来,惹得林子大了一再问:你能说出这瓶酒产地,大概,也能说出酿酒葡萄的准确三围吧?
丹娅将水晶酒杯碰得脆响,杯沿、杯腰、杯座的相碰声各不同。一时,大家胡乱碰杯,清脆之音此起彼伏。
酒醇厚。大家浅品。
今日。一早到翔安,陪老总、部主任去看望同事病重的老父亲。老人家躺床上,神志不清昏昏沉睡。同事日日守护,熬红了眼。面对这样场景,联想谁也脱不了的生老病死,我说不出多少句宽慰的话。
国庆夜,节日夜也,常来常往四家人一起过。不沾滴酒,只吃菜,饭后博饼。我博得最大战绩是两个三红,已高兴得欢呼。
曲终人散,各自回家。归途,听骰子掷进瓷碗的脆响,从各楼个窗传出。想中秋在厦门,真是个奇妙佳节,独有的博饼文化,居然让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参与,并形成盛大博饼节,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外地发扬光大。
人人都有欲博心态,人人都有欲博好运心态。前天几个好友小聚,一位新近升官之人,居然博走状元、两个对堂,兼有三红、四进、二举、秀才等厚厚战果,惹得全桌大呼小叫,人人恨不得都踢他一脚。如此,看大家双眼发亮盯骰子,只能感叹,真好玩活动也。
夜深。秋风在窗外吹,呼呼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