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日子1(记事) |
(2006年8月12日星期六 晴 25-31度)
台风袭击了别处,不来这儿,见不到风狂怒号之态,当然高兴。只是,白日和夜里,副高压气候在城市上空徘徊,闷热异常。这种闷热,让人的思维如死水,无纹无波,无喜无忧。
喜能使日子生辉,像金子光芒,闪出明亮色泽。忧能使思维深刻,不停想不停问的结果,往往是问题豁然开朗。最怕这样糊涂,提不起热情,懵懂间,一天又过去。
便去读诗。
收到老巢寄来的《诗歌月刊·下半月》总第7期。封面封底,都是“中国诗歌的脸”——张张诗人的脸,各具特色与风情。读了刊物里相关文章才知,原来,一个叫宋醉发的人,从2003年开始拍摄中国诗人的脸,然后,在8月5日至12日期间,在广州荔湾区图书馆展厅,展出151幅“诗人的脸”。杨克说,“宋醉发通过他那令时间屏住呼吸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一笑一颦间最深刻的诗意。”
看着熟悉和不熟悉的诗人的脸,忽然意识到,这个宋醉发是我的熟人。果真,20多年前认识他,那时他写诗、摄影,不叫这个名字。
然后,认真读“四川诗人作品小辑”,有许多好诗好句。有些文字,像“空与寂/我竟然不肯停止轻声歌唱”,像“那些深如骨髓的疼痛/将令你彻夜不眠”,像“思念一个人,就是纵容一场旷世大雨/对自己洗劫一空”……读之,心有所动。
这几日,常有朋友问,为什么又开始写诗。我总支支吾吾,不给明确答案。其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有时一些意象就突然挤到脑中,蹦跳着要成为分行文字。
能写总好。日记也行,诗也行,随笔也行。敲击键盘,留下一些文字。当今日成为旧日,缓缓回首,经历的情感鲜活如新——文字记录了这刻,这刻并没有随风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