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丁香

(2006-04-26 09:06:53)
分类: 时光流逝(诗歌)
  《白丁香》
   
白丁香一簇簇苏醒

有足音轻轻
雨季轻轻
栖于阳台一双手掌
 
远方潮湿没有声息
心头思念时缀时续
感觉或浓或淡
 
探出阳台一双手掌
放飞了不再归来
不再悄悄归来
 
白丁香一簇簇在窗外
怒放
   (1986年5月28日)
 
附昌政诗评
          好一枝白丁香
       ——黄静芬的一首小诗赏析
             昌政
  这首诗不以繁杂的意象包裹浅思,也不用怪异的修辞掩护寡情。它服从情绪的走向,凭着精巧的语言,单纯的结构,导引着读者去体验心弦微微震颤的快感。从淡泊的诗句中,洋溢出浓郁的人情味,显得明澈、纯情。这首诗就是青年女诗作者黄静芬的《白丁香》(载于1986年7月15日《三明日报》)。
  试读首节:"白丁香一簇簇苏醒/有足音轻轻/雨季轻轻/栖于阳台一双手掌。""苏醒"是指花开,也暗示着心旌摇荡,某种情绪正骚动起来。人物合一的美学观念,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谁的足音轻轻?谁的一双手掌?诗在这里出现飞白现象,读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发现"的满足。
  再读第二节:"远方潮湿没有声息/心头思念时缀时续/感觉或浓或淡。"很像全息摄影,"远方"和"心头"在同一瞬间被"感觉"到了。这"或浓或淡"的"感觉"是立体的。诗有了虚实并存的两个空间;更妙的是远方的"声息"和心头的"思念"都没确指,有如二元一次的方程式,可输入许多的情感信息,容量显然增大了。
  写得最抒情的是第三节:"探出阳台一双手掌/放飞了不再归来/不再悄悄归来。"不再归来的是什么?是爱情?是友情?是亲情?总之"放飞了不再归来",传达了一种失落感,抑或遗弃感,笼罩着浅浅淡淡的忧伤,十分委婉感人。
  最后一节只有一句:“白丁香一簇簇在窗外/怒放。”它不是简单的首尾呼应,白丁香从"苏醒"到"怒放",正如掌上的一切从"栖"到"放飞",表明心灵结束了一次激烈的搏斗,但也暗示着记忆会更深刻,更长远。
            
  昌政注:1985年,范方先生在青州诗会发起三明大浪潮现代诗学会,1986年创作相当活跃。我在泰宁一家兵工厂,离城十里,每从《三明日报》读到现代诗,非常惊喜。静芬发表此诗时,大学刚毕业,在宁化师范工作,当年有诗在《诗刊》发表。我写这篇小文,是受范方、赖微鼓励,说是诗要有人导读。可我自己不甚了了,但是那时胆大,也就写了。这是刊于日报的第二篇,幼稚明显。因为建博客为仓,收入存个纪念吧。个别字眼作了修整。
               2006。4。11
 
    静芬注:从昌政博客看到这诗和诗评,给他留言:一首小诗,得到你的表扬,那时,我是多么开心呀。我要把这诗和诗评也放我博客中。过去种种,在文字里复活,多么温暖。
    是呀,文字带来的记忆复活,多么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