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新闻作品 |
家长看法:
“我总算松了一口气”
而陈女士现在的希望,是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要过关,能让孩子真正学到本领,毕竟对于一个乡镇家庭来说,读职业学校的开支算很大的一笔。她希望孩子能学以致用。
“凭啥我的孩子不能考高中”
对我市某医院的黄先生来说,分流的事情让他伤透了脑筋。他的女儿在富乐中学读初三,去年年底,女儿从学校带回了一张职业学校的招生简章,并说班主任希望她可以提前考虑到职业学校去。黄先生一家是知识分子家庭,他和妻子都是大学生,他们从小就为女儿设计好了未来的蓝图:考高中,考大学,然后当医生。但女儿的成绩一直不太好,他们一方面利用假期给孩子找家教补课,一边给孩子鼓劲加油。班主任的一番建议,让他们好不容易给女儿树立起来的信心全部瓦解了,黄先生开始计划寻找另外的学校,让女儿补习一年:“为什么其他孩子可以考高中读大学,我的孩子就不能?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以后能出人头地吗?”
“他们就为了提高升学率”
对于初三分流的事情,还有部分家长表现出过激的反应。家住游仙区开元场的学生家长单女士也面临孩子分流与否的选择,但她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拒绝。她的儿子在我市某中学读初三(她怕影响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再三表示不能写出孩子的姓名和学校),放寒假的时候,班主任在街上碰到她,跟她讨论过这件事。“老师说是为学生的前途考虑,我看他们是为自己考虑,还不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啊,跟他们的奖金挂钩的嘛,对差学生就跟甩死耗子一样。我儿子成绩再差,我也要让他读高中,读大学,哪怕是花高价钱。”
学生心理:
分流有喜亦有忧
记者在对面临分流选择的初三学生进行采访时发现,他们普遍对此表示欢迎,感觉压力突然解除,也看到了将来的出路。盐亭县学生陈磊的初三生活就过得很轻松:“我不用参加中考就直接进入了职业学校,现在不用强迫自己去学习,也不用在读书的时候装模做样给老师看,因为我是一名分流生,读职业学校是自己的决定,父母也不反对,反正他们在外打工,把钱给寄回来,一切自己拿主意。等以后我学到了技术,我也会出去打工的。”他的同班同学杨扬也表示:“现在没有升学的压力了,我终于从痛苦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了!”
老师为什么放弃我们?
同样是分流,在一些同学眼中,那就是被老师打上了“差生”的烙印。我市某中学初三学生李露向记者敞开心扉:“初三上学期,老师就将班上10来位成绩靠后的同学召集起来。老师先是将我们每个人的优点夸奖了一翻,然后话题迅速回到学生分流上来。说你们还是可以考虑到职业学校去读书吧,以你们现在的成绩继续学下去的话会是很痛苦的,高中可能考不上,还不如早点去学门手艺。然后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职业学校的招生简章。虽然大家的成绩都不太理想,但我们并不愿意到职业学校去念书。我们都想留下来参加中考,无论考不考得上。读了三年初中,连中考都不能参加,感觉就像逃兵一样。但那段时间里,每隔一两周老师就要找我们谈一次心。有时候召集到一起,有时候找我单独谈。弄得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从这学期开始,老师没有再直接和这些学生说分流的事,但偶尔也还在很委婉的劝我们。我们虽然成绩差,但我们自己都还没放弃,老师为什么就放弃我们了呢?”
学校态度:
分流,是为学生将来着想?
教育主管部门:
春季招生和初中分流不矛盾
记者从绵阳市教育局职成科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40多所职业学校,每年为我市以及沿海工业城市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绵阳职业教育吸引着绵阳周边许多城市的学生,绵阳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目前职业学校的春季招生和初中分流,职成科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矛盾,因为被分流的学生提前到了职业学校,依然学的是初中的课程,相当于只换了学习的地方。等到参加完初中毕业考试后,这些学生才会接受职业学校的课程。
完全遵循自愿原则
该科相关人士介绍,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动员,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尽管部分家长有误解,那是因为学校没解释好。而在执行过程中,要求完全本着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也不能有名额限制。而对于一些歧视学生等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一经发现,将严惩重处。
春招一举多得
“这是个好事情。”对于春招,我市一所计算机学校的副校长如此评价。他说,首先学生可以提前进入职业学校,可以节约初三的部分费用;其次,学生毕业时,避开了就业高峰期,减少了就业压力;同时,学门实用技术,在就业时驾轻就熟。这些利好,他们也反复向家长们讲解。该校长举例子说,在他们学校,每年都有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再来读职业培训班,就因为工作不好找。比如一位外语专科毕业的学生,找了大半年的工作都不理想,后来到该校进修,一年之后就在成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很多初中毕业就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一年之后,工资也能达到这个水平,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而他们和沿海许多企业有联系,学生的就业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