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瓣瑜伽之莲
(还在为新书做准备,照片拍完了,名字也还没想好。发些章节上来,有好心又多才的朋友贡献书名吗?)



提到瑜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扭曲、伸展、放松的肢体动作,近几年又增加了减肥、排毒之类的认知,实际上,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也是在习练瑜伽五、六年之后,才渐渐有所领悟和体会。
什么是瑜伽?
瑜伽本身,是各种灵修以及超脱自我与本我的一个统称。涉及肢体技巧,也涉及精神信仰。远在5000年前,源于印度的哲学思想。藏传瑜伽(金刚乘佛法)、日本瑜伽(日本禅宗)、中国瑜伽(中国禅宗)都宣扬哲学道理。在神秘主义和超然神性的传统教义上,犹太教和基督教亦和瑜伽相通。
按照产生时代,瑜伽分前古典学派和后古典学派。
前古典学派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印度经文《薄伽梵歌》最早出现关于瑜伽的记载。言瑜伽是“活动与技巧”。是“平静”。是“平衡”。而另一本最具权威的帕坦加利《瑜伽经》为瑜伽定义,“集中于任何事物而不受干扰”。
后古典学派瑜伽形成于公元7世纪到17世纪,其时盛行“非二元论”。“超然自我”与“超然存在”或“绝对”密不可分。瑜伽与“绝对”结合的基本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哈达瑜伽正是源于这一哲学思想。
梵文瑜伽(yoga)这个词,本身确切直译是“结合”、“连接”,意思是身体与心灵连接。个人灵魂与“普遍意识”,或者说与“超然存在”、“绝对”连接。
历史沿革中,瑜伽分化出很多支派。总体来说,瑜伽全然包容,不否定任何人,也不改变任何人的信仰。
瑜伽不止是体位、冥想、静坐,而是考虑到个人整个生命,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将人有限的身体、心理、情绪转变为完全启发、彻底和谐、丰沛完美的生命。让个体从喜欢或不喜欢、快乐或痛苦、成功或失败的情境中,成长为一个内心永远充满和平、喜乐和爱的人。
瑜伽有八支,恰如莲花八瓣,依次向修行者展现。八支包括:禁戒,内遵行,调身,调息,摄感,止心,禅定,三摩地。八片洁净花瓣,共同构成美丽的瑜伽之莲。
“禁戒”是第一个台阶,就是五大戒律:非暴力、不妄语、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婪。依此培养对外部世界行为的控制力。
第二台阶“内遵行”,遵守五步净行法:洁净、自足、苦行、自省、敬神。这些和内心世界相连接,培养自制力。
第三台阶才是“调身”,也就是体位法。修炼体位法,可以加速身体能量的流动,塑造体形,排出毒素,平定浮躁,恢复身心健康和活力。
第四台阶是“调息”法。通过调控呼吸,扩展生命能量。把心,从向外的欲望,转向觉知,修练那份觉知,直至日益清晰明了。
瑜伽第五阶是“摄感”,也叫“制感”,顾名思义,是将感官收摄入心。整个宇宙就像一个蜂巢,每一部分都是整体,不可分。宇宙同样存在人体内,快乐之源也深藏内心。摄感就是把感官,从外向刺激,内收到自我感受和内心满足。欲壑难填,依靠感官刺激和物质占有,欲望,永远无法满足。
最终,“止心”令精神集中、专注。“禅定”借由静坐冥想与宇宙连接。升至开悟、独一的极乐“三摩地”。三者节节上升,最终构成喜乐的圆融状态。
瑜伽就像音乐,身体是节奏,心体是旋律,灵体是和声,共同合奏生命交响。
瑜伽修行,为的是探究自然和灵性的关系。通过宛若八瓣莲花的八支修炼,内观自心,外观身体,感受自然与灵性之间的融合,找寻真正的自我,学会在天地间生活,一种自在的生活。
轻轻撩开遮盖灵性的轻纱,赤裸相对“恒久真相”,存在宏观宇宙万物之上,也存在微观宇宙个体之内的“恒久真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