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游记(二):有信仰的人有福了

标签:
寺庙瑜伽清迈曼谷佛教信仰文化 |
分类: 游记 |
泰国游记(二):有信仰的人有福了
我看到一个数据,说泰国人口6000万,其中5800万信奉佛教,这样算来,信教人口已在95%以上。泰国共有佛寺32000多座,平均每个行政村或者每1600人就有一座庙。寺庙是最美的建筑,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格外壮观。在清迈和曼谷我们分别慕名去了素帖山的双龙寺和大王宫旁边的玉佛寺。不知道是不是游客太多,带给我触动的,却往往是我们在清迈古城闲逛时随意走进的寻常寺庙。
在一家庙里,刚好碰到一群系兜兜的幼儿园小朋友,为他们讲经的僧人大哥哥面貌清秀,笑容可掬,他用孩子的语言,不时模拟象声词,逗引得孩子们表情随之变化。当然还有问有答有互动,分解动作,带孩子们练习跪拜。气氛宁静又活泼,我盘坐在一旁,完全听不懂,但一样感受到安详。
而在曼谷的大王寺我们也碰到来寺庙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一个小学生在偷偷给我拍照,我发现之后要请她合影,她露出略显紧张和青涩的笑容。那些中学生就大方得多,她们成群的在墙角阴影下吃盒饭,有一个看到我在拍他们,立刻做出响应,很多孩子都兴奋的笑对镜头,我还注意到,吃完饭,他们自觉的将垃圾清理、带走,保持寺庙的整洁。
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佛教熏陶,“知命乐观、随遇而安”已经写入他们的生命密码。泰国男子到20岁,几乎都要去寺庙当一季(一般三个月)的和尚,目前泰国有30多万的僧侣,比军队人数还要多。
就在离开清迈之前,我恋恋不舍地在迷宫一样的小巷小弄闲逛,拐角处,豁然开朗,挺立起一座寺庙,是不太常见黄白两色,据说黄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罗门教。看多了复杂的黄、红、绿、蓝浓烈的色彩和繁复的雕刻,简单的黄白色,让人更觉清心爽目。在寺庙旁边修建起一条街道,店铺林立,中午时分,几乎都关门歇业。泰国人是懒散的,很多店铺都是这样,该关门就关门,不管还有没有生意。
我们还见识过“磨洋工”,在Krabi的第一天清晨,看到一个泰国人坐在小宾馆的屋顶上,慢条斯理的修屋顶,破损面积还没有一张席梦思大。等夕阳西沉,我们外出回来,只见人去工停,还剩下半拉席梦思张着嘴。
这种不紧不慢、不受利诱的习惯,现在多少开始一些变化。在Krabi我想体验一下当地瑜伽,宾馆接待告诉我,平日跟堂上课,1000株一个半小时,合人民币200元左右。说实话,价格不低,我们的一日游,玩一天,才收1200株。不巧赶上周日,老师休息,不想上课。最后开出条件,两个人上,一人1800株就可以破例加课。
条件没谈拢,就把瑜伽体验的项目安排到了清迈。没想到前台接待Dar也是瑜伽习练者,说我的时间不足以去上特色班,邀请我跟她同去一家高级宾馆上课,由她介绍一堂课只要200株,当下欣然同意。巧合的是,我们在曼谷一个公园休息的时候,碰到一个团体在草地上练习瑜伽,如果不是衣服不方便,我就跟着上免费课了。一个全身白衣的老外大概也是偶遇这群人,当即坐下了加入其中,也不管衣服会被草汁染绿,也不管动作之僵硬令人不忍目睹,练得很投入。倒是一个后仰,看见坐在他们身后的我,似乎吓了一跳。
在宾馆的那堂瑜伽课很受欢迎,教室里塞得满满当当,有当地人,也有西方人。Dar的儿子在这跳健身操,女儿练瑜伽,她自己则是先跳一个小时健身操,让自己兴奋,然后做义工一样,麻利的拖干净地面,为大家铺好垫子,通过瑜伽来安静自己。让我吃惊的是,她丈夫两年前去世,她现在一个人带着孩子。也许正因为丈夫的病逝,他们全家都注意锻炼。她给我讲述的时候,非常平静,也许信佛的人,基本都能看得开生死。
我们还碰到一家寺庙在做筹备丧事,井然有序,并不见多少悲伤的气氛。泰国人的婚丧嫁娶都由僧侣主持。有的寺庙还收留晚期艾滋病人,有临终关怀的意味。我看几年前有人写的游记,说在泰国没有乞丐,寺庙会做施舍。我这次碰到过乞丐,但那是他的选择,如果入寺,就一定饿不着他。
泰国的寺庙是不开火烧饭的,僧倡们出门化缘,人们会捧出食物献给他们,还要心怀感激地行礼,以示敬意。僧侣的地位很高。
这样一个几乎全民皆佛的国家,却还有着她看上去与佛不相称的一面,比如血腥残忍的泰拳、高度发达的色情业、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我曾在一家商场看到一幅画,半幅是慈眉善目的佛,半幅暴力嗜血的泰拳。
其实这可能就是佛性,没有绝对,只有接纳和融合。就像大自然容得下山川、也容得下河流,容得下大树,也容得下小草,容得下冰雪,也容得下艳阳,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在清迈偶遇的很喜欢的多白色基调的寺庙
泰国公园里免费瑜伽
清迈的双龙寺
看别人悬挂的金叶
僧侣给小朋友讲经
正在筹备丧事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