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倾听内心的声音(二版 )

标签:
月白流苏江泓月光宝盒民国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民国女子 |
分类: 书评访问 |
江泓:倾听内心的声音
江泓,70年代生人,双子座,祖籍贵池,成长于皖北。
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虽然第一份工作是人人艳羡的大学教师,似有命运召唤,先后就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经济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现为安徽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主编。
如水的女性们:
橙周刊(以下简称橙):首先恭喜,又出新书了。书名还挺长,《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那些民国女子》。
江泓(以下简称江):谢谢。这本书,是我花费两年多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系列人物评传。涉及十四位民国女性,像孟小冬、陆小曼、张幼仪、苏雪林、孙多慈、张氏四姊妹等,她们的生命,以我的理解,在我的笔下,又复活了一次。
橙:你之前的两本书《月白流苏》和《月光宝盒》,好像都是散文随笔集。
江:对,这次似乎稍有转型,视线更多地投向过去和别人。三本书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大,我从中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我可以不成功,但我不可以不成长。阅读和写作给我成长的感觉。
橙:是什么样的机缘,开始了这样一本人物传记系列的写作?
江:这本书的写作,缘起孟小冬。一次偶然翻书,看到当年上海滩叱咤云风云的杜月笙,满心欢喜迎娶已经四十多岁的孟小冬,不由得好奇,想八卦一下。找来《梨园冬皇——孟小冬》细看,那是2007年,比陈凯歌的《梅兰芳》还要早。我很感叹那个时代的颠沛,那些人物的色彩斑斓,她们很多人身上都有一种传奇性和戏剧性,我们普通人过不了也没有勇气过那样的人生,但作为旁观者,或者说用文字去探索体验她们,就太有戏了太有意思了!所以就开始边了解边写。
橙:这本书总共写到十四位民国女子,你在决定写作对象时,有没有什么选取标准?
江:好像没有,就是在大量的阅读中,让我内心一动的女子会自然冒出来,等待我来表达她。
橙:在你笔下的那么多优秀女子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位?
江:我最喜欢合肥张氏四姐妹中的老幺张充和,一个内心温婉强大的女性。她出生八个月,就由叔祖母过继到乡下,就在肥西张老圩一直生活到16岁。叔祖公一副乐天知命的道家做派,给她请最好的老师,接受最棒的教育,却从不硬性要求什么。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充和,温文知礼,懂得怜悯和忍让。
橙: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童年的成长环境的确有很大的关系。
江:充和的三个姐姐都非常优秀,和她们相比,她最真实自然,最不虚荣,安然于自我感受,在诗词、昆曲、书法种种爱好中自得其乐。胡适很欣赏充和,充和借口生病从北大退学,后来却被聘请到北大教授书法。充和淡泊洒脱,最大的希望就是和她的文人朋友们一直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新中国解放前夕,她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拥有了一个朋友式的家庭。长年在耶鲁大学教授昆曲和书法,传播中国文化。四姊妹目前只有她还在世,已经97岁高龄,据说身体还很好。
橙:这样的女子,不太会受外界干扰,也不会被浮华蒙蔽,因为她很清楚自己的内心。
江:其实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宝贝,世俗渐渐蒙蔽了我们的心灵,真正的成长就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拂去尘埃,让自己成为本真的自己,才可能安然和幸福。
橙:现在大家都叫你“江主编”,我还有点不习惯,总觉得你像个姐姐,和“领导”形象重合不上。
江:本来也就不是领导啊,不过我很喜欢这个岗位给我职业的另一番天地。2006年,我们台公共频道竞聘主编,启事贴出来很久,一直没多想,是在同事鼓励下,去咨询。当时报名处都开始收桌子了,我是当时新频道招聘的最后一个报考者,不过最后笔试考了个第二,领导们给了我一个平台。
橙:大概是双子座的原因,我觉得你一直很善于吸收新的事物,也很乐于“折腾”。印象中,你大学的专业好像不是传媒方向,后来又怎么成长为一个媒体人的呢?
江:我在合肥工业大学的专业是思想教育专业。当时报考大学就一个要求—一所全国招生的大学,这样,班里就会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之所以报这个专业,是因为我以为思想教育和哲学有关。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感性的人,需要学点哲学来规整思路。
橙:照你的个性,大学里应该是积极分子吧。
江:还行,哈哈。成绩很好,几乎一直拿一等奖学金,也参加很多活动,大学时我就是校广播站的,也是从这里起步,出去参加主持人大赛,懵懵懂懂的踏入媒体圈。
橙:毕业以后就去媒体了?
江:没有,我毕业留校当辅导员。我个头本来就小,又爱笑,看上去简直比学生还要稚气。记得有一年下大雪,我带学生们去义务铲雪。向负责劳资的同志借工具,那个人很不屑的看看我,“叫你们老师来”!旁边的学生都笑翻了,叫,“她就是我们老师!”
橙:你的教师生涯过得很开心啊。
江:是啊,我和学生们的感情很好,在校园里整天忙忙碌碌也很开心,可就有同事说,“你不会在这里待长的”。我当时觉得好奇怪。不过他真的很有预见性,一年多后,我就跳槽了。
橙:无论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大学老师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啊,怎么说辞职就辞职了?
江:源于一场比赛。那一年,合肥电视台组织主持人大奖赛,我开始没想去参加,一个相熟的女孩想参与,拉我一起去壮胆,结果我很幸运地拿到第二名。听起来像很多艺人的老桥段吧,但就是这样。1993年,安徽经济广播开播,我又考取了,于是决定辞职,踏入媒体圈。当时我们领导也劝我留下,可我还是走出校园了。
橙:你是去电台做播音员吗?
江:93年省经济广播台是安徽第一家实行全天候直播的电台,采编播一体化,我主要做早新闻。我记得刚去新单位没多久,正好安徽新闻奖评选结果下来,看到很多前辈获奖,很羡慕啊。紧接着就过年了,我灵机一动,想了个小点子——《春节过后访省长》。当时我新入行,既不知道怯,也没什么人脉,直接翻电话黄页给省长办公室打电话要求采访,大概是我运气好,一天时间,除了出差在外的一位省长,其他六位统统做了录音专访。这个小专题,最后还获得了安徽好新闻奖一等奖。
橙:你真像唐吉歌德,太大无畏了!
江:做新闻也不能光靠胆子啊,也要思考,哈哈。1998年,安徽卫视试点一档新栏目《今晚报道》,我也由电台调进电视台这个栏目组。我做的第一个电视新闻就是“炒冷饭”,盯住一个曾被热炒却没人关注实效的企业政策,做了一篇《收费卡“卡”住了?》的报道,反响较大,获了安徽新闻二等奖。
橙:我觉得你做事特别有巧劲,这大概是你成功的秘籍吧。
江:我说过我不算成功,但我一直在成长。你没发现我做起事情来不由自主的认真吗?当年在《法眼看天下》栏目,为了成为内行,我去读研究生,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在《田野风》时,我也是相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经常下乡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因为想做一档心理节目,我还学过心理学,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
橙:真是典型的双子座,永远对学习新的知识有无限热情。
江:外界刺激,是让我更加完善自己的助推力。一个人内心沉稳,就可以学会享受外界的改变。
最好的状态是像一株植物
橙:我认识你七年了,你好像一直没什么变化。嘿,跟我说说保持年轻的秘诀,我现在都被一些服务员称“阿姨”了,太郁闷了。
江:我过了二十八岁,就忘记自己的年龄了,真的。
橙:那我完了,我知道自己今年二十九了,是不是来不及了,哈哈。
江:其实人活着就是一种状态。很多人到中年后,就像被装进了压缩袋,整个人生都干瘪掉。虽然用着一线化妆品穿着最新时装,但表情和内心都还停留在过去。我喜欢坦然接受岁月变迁的人,在不同情境下都试着找到“最好玩”的人,即使皱纹爬满脸庞,内心还是如丝绸般平整光滑。
橙:我有一次在别人的博客里,写到和你的偶遇,直接昵称你为“花花”,笑翻了。
江:我甚至觉得自己都不是花,只是一株小小的绿色植物,譬如文竹之类的,不惹眼,就那样静静地擎着自己的一片绿。
橙:你就没郁闷的时候?累了,不开心,怎么排解?
江:写写东西,练练瑜伽,人就舒服了。写作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梳理、宣泄、探索、幻想、把玩-------乐在其中;瑜伽不仅健身,更是养心,不是消耗,而是补养,让我更安静的关照自己的身心灵。
橙:我看过你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日本的温泉中,做了一个金刚座,自此再做这个动作,也不会疼痛了。看的时候,觉得很有画面感,好神奇。
江:我也觉得很神奇,还不明原因。不过瑜伽的好处确实有所体会。以前个性有点急,瑜伽修炼让我内心慢慢平稳下来,整个身心更和谐。让我有植物感,向地下扎根,向空中舒展,不侵略,不进攻,自自然然的成长,与自己和外界安然相处。
孤岛访谈:
橙:我们孤岛访谈的例行问题。如果把你放逐到一座无人荒岛上,你可以带一本书和一张碟,你会选择什么?
江:现在的我,会带《圣经》或《道德经》和巴赫。密度大的东西可以在孤岛上慢慢读,供我长久地沉思、咀嚼;听巴赫让我内心安然,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