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供应链的类型

(2006-07-17 17:59:50)
分类: SCM和物流
  一、推式供应链(Push Supply Chain)
  推式供应链的运作是以产品为中心,以生产制造商为驱动原点,这种传统的推式推式供应链管理是以生产为中心,力图尽量提高生产率,降低单件产品成本来获得利润。通常,生产企业根据自己的MRP-II/ERP计划来安排从供应商处购买原材料,生产出产品,并将产品经过各种渠道,如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一直推至客户端。在这种供应链上生产商对整个供应链起主导作用。是供应链上的核心或关键成员,而其他环节如流通领域的企业则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供应链方式的运作和实施相对较为容易。然而,由于生产商在供应链上远离客户,对客户的需求远不如流通领域的零售商和分销商了解得清楚,这种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集成度较低,反映速度慢,在缺乏对客户需求了解的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和驱动供应链运作的方向往往是无法匹配和满足客户需求的。
  同时,由于无法掌握供应链下游,特别是最末端的客户需求,一旦下游有微小的需求变化,反应到上游时这种变化将被逐级放大,这种效应被称为牛鞭效应。为了对付这种牛鞭效应,相应下游,特别是最终段客户的变化,在供应链的每个节点上,都必须采取提高安全库存量的办法,需要储备较多的库存来应付需求变动,因此,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较高,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较慢。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几乎都属于推式的供应链管理。如下图

供应链的类型

  二、拉式供应链(Pull Supply Chain)
  拉式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其需求的预测来拉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此,这种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和管理被称为拉式的供应链管理。这种运作和管理需要整个供应链能够更快地跟踪、甚至超前于客户和市场的需求,来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和资金流通的效率,减少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的适应力,特别是对下游的流通和零售行业,更是要求供应链上的成员间有更强的信息共享、协同、响应和适应能力。例如,目前发达国家采用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策略和系统,来实现对供应链下游成员需求拉动的快速响应,使信息获取更及时,信息集成和共享度更高,数据交换更迅速,缓冲库存量及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总量更低,获利能力更强,等等。拉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管理和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对整个供应链的集成和协同运作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要求也较高。
  以计算机公司为例,其对计算机市场的预测和计算机的订单是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拉动点,生产装配、采购等的计划安排和运作都是以他们为依据和基础进行的,这种典型的面向订单的生产运作可以明显地减少库存积压和个性化和特殊配置需求,并加快资金周转。然而,这种供应链的运作和实施相对较难。其结构原理如图:
供应链的类型
    但在一个企业内部,对于有些业务流程来说,有时推式和拉式方式共存。如戴尔计算机公司的PC生产线,既有推式运作又有拉式运作,其PC装配的起点就是推和拉的分界线,在装配之前的所有流程都是推式流程,而装配和其后的所有流程是拉式流程,完全取决于客户订单。这种推拉共存的运作对制订有关供应链设计的战略决策非常有用,例如,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生产(postponement)策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对产品设计流程的改进,使推和拉的边界尽可能后延,便可有效地解决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个性定制之间的矛盾,在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同时实现大批量客户化(Mass customization)生产。
 
  三、直线型供应链和网状型供应链
  1. 直线型供应链是一种最简单的供应链结构,即每一个节点成员只与一个上游成员和一个下游成员相连接,这样连接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直线型供应链。它在企业外部供应链、产业链和全球网络供应链中较少出现,较常见的是在企业内部和动态企业联盟中。动态企业联盟供应链的直线型结构常常是由于市场的某种需求机会而产生的、临时满足这些需求的企业动态组织联盟,一旦需求得到满足消失之后,这种供应链也就不复存在,而随着新的需求机会出现还将产生新的动态企业联盟。
  2. 网状型供应链多存在于产业供应链和全球网络供应链中,这种结构中的每一个节点成员至少与一个上游成员和一个下游成员相连接,这样连接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网状型的供应链,每一个环节上都有至少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如果在某一环节上只有一个成员,则该成员一定是这个供应链上的核心成员,它对这个供应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客户响应供应链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是一种完全以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驱动的管理方法。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当时美国的食品流通和零售行业为了紧跟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地做出反应来提高竞争力,就创造并采用了这种ECR策略,它是以使供应商和销售商为消除供应链上各环节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而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战略。当时,美国的供货商具有支配地位,而零售商则是分散的、小规模的,处于从属地位,它们通过与品牌供应商的数据交流与合作来缩短市场反应时间,降低销售成本,产生更大的利润空间。但零售商的最终任务并不仅局限于到订货为止,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零售商需要将详细的信息与供应商共享,这就要求双方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各自为政、相对独立的关系,不再是零售商掌握大量的销售数据、供应商掌握单纯意义上的市场份额数据,而是两者的统一。只有这样,供应商才能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快速的反应,同时促进零售商的市场销售。
  这种零售商与供货商共享客户销售信息数据的系统,是以市场客户为基础,提高流通效率,其目的在于通过减少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商品市场的适应能力。这些共享的数据对提高产品的品牌和改善产品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ECR的应用体现在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为了增加顾客的利益而按计划生产,提升产品的多样性,生产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提高供应效率。实际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就商品供应过程而形成了一种协作策略,它的前提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点是超越了单个的企业范围,以顾客的消费为龙头,以商品从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为对象,建立一种使产品和资金流通效率大大提高、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新型系统。
 
  五、快速响应供应链QR
  六、纵向一体化供应链
  七、横向一体化供应链
  八、敏捷供应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