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高考”蹂躏不仅仅是孩子
(2008-06-25 11:23:02)
标签:
高考、杂谈、文化杂谈 |
表哥的儿子很优秀,聪明、帅气、懂事、有礼貌,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会被家长和老师一路捧着直到高考,而问题也恰恰在高考时暴露了出来。昨天,高考成绩出来了,574分的成绩让这个从小被罩在“优秀光环”下的孩子几乎崩溃了。孩子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复读!
一所好的大学对人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孩子的想法没有错误。但表哥的儿子不一样,这个浑身充盈着优越感的孩子几乎没受过任何磕绊,而我们的学校除了在意考试成绩之外,根本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因此,表哥在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坚决不同意孩子的复读要求,原因就是这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几次高考模拟考试均考出了高分,但关键时刻的“失手”就足以证明是心理素质左右了最后的成绩。而考前,早已被寄予厚望的孩子要承担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数重压力,将这些压力统统集中在一个16岁孩子稚嫩的肩膀上,这既是应试教育的悲哀也是一个“传统好孩子”的不幸。试想,复读一年就意味着你必须考上理想的“一本”学府(不知哪个孙子想出了一本二本的归类),其压力必然大于今年,而这一年时间不可能改变孩子的性格。经以上换算后约等于:孩子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承受的压力比今年还要大,所以最终的结果谁都无法预料。所以,我建议孩子挑选一所合适的“二本”学校先读完本科,之后再考取一所好一点学校的研究生,而没有必要非用复读的方式来给自己和家长施加双重的压力。
孩子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建议。其实,说实在的,我不知道这个建议是否是这个孩子的最佳选择,我只是不愿意看到表哥表嫂还要遭受一年中国式的“高考蹂躏”。
本博客长篇连载《不置可否》首次披露中国传媒内幕!
同性之恋亦缠绵悱恻、跌宕起伏,让观者落泪,使读者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