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殊“国情”生长不出“免费医疗”这棵苗

(2013-10-31 15:59:22)

特殊“国情”生长不出“免费医疗”这棵苗

惠铭生

就“俄罗斯免费医疗”话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司司长任明辉30日参加该部委在线访谈时说,真正的免费医疗制度根本不存在。纵观世界各国的做法,不是由税收支持,就是个人和企业支付,通过共同或单独缴费的医疗保险或社会保险解决医疗费用的问题。( 1030日新华社)

“免费医疗制度不存在”一说,貌似是站得住脚的。但在当今世界,的确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看病是免费啊?对此,任司长回答得好!——不免费,并不意味不缴费。在号称实施免费医疗的国家,患者看病时的费用,早已在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税收或者缴纳的保险中体现了。一些国家对于特别贫困的人口实施免费医疗,但经费来自财政支持和社会慈善。

很显然,“免费医疗制度根本不存在”论,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说辞。医疗费用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能“无中生有”,如此浅显的常识,无需任司长“谆谆教导”。其实,对免费医疗制度的理解,公众与任司长的解释别无二致,即百姓看病,个人无法应对高企的医费,需要“刚性”的社会救济补偿——这才是公众期望的所谓“免费医疗制度”。

诸如俄罗斯等国家,能实现免费医疗,资金来源对象无非是个人、企业、社会慈善和政府财政。反观我国,从医疗资金筹集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概况看,其体现形式与他国差别不大。如我国的城镇职工的医保资金,就源自个人和企业的缴纳、财政的贴补。但现实为什么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实现“免费医疗”?关键在于我国的N个“特殊国情”——

其一,多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对医疗投入颇为有限。医改近4年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4.4%提高到了5.7%,其投资比例不及卢旺达。国际社会提出,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卫生体系,卫生支出应最少占政府总支出的15%。捉襟见肘的财政投入,让免费医疗成为“无水之源”。

其二,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和不公平,让“免费医疗”在我国“水土不服”。在我国,财政医疗投入的花费是“因人分类”的,最吃亏者当属那些连基本医疗保障都没有的贫穷阶层。“八成医疗资源为党政干部服务”一说,虽然真伪尚待厘清,但医院“VIP病房”、“干部病房”、“退休官员公费开药卖给药店”等现实,却侧面见证此言并非空穴来风。监察部、人事部曾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

其三,虚高的药价,让我国的“免费医疗”变得越加渺茫。得场小感冒花费上千元;动一次简易小手术,少不了上万元的费用……在我国,药价太贵了!中央几十次 “降价令”撬不动药价虚高的坚冰;基本医物制度屡屡让廉价药遭遇“降价死”;一瓶小药片出厂价几毛钱,经过层层转手、加码后,卖给病患者却蹿高为几十元、上百元,有些药品利润超2000%并非神话……药价的虚高,谁也买不起免费医疗这本账单。

可见,免费医疗是有的,也是能做到的。只是当下的中国“特殊国情”,让民众梦寐以求的“免费医疗”这棵苗难以发芽和生长。

不否认,我国人口多,地方财政实力弱,实施免费医疗制度的确有难度,这也是一种国情。但是,当下医疗改革遭遇的最大“肠梗阻”、也是百姓最为腹诽的,还在于医疗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公、药价虚高等“顽症”。只有排除、扫除这些障碍,由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共同托起的免费医疗时代,恐怕真会向我们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