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副总统的落泪让我们汗颜
惠铭生
巴西副总统若泽·阿伦卡尔前不久在访问中国期间参观了北京史家小学。据巴西《圣保罗报》报道,阿伦卡尔回国后提到他对史家小学的观感时激动不已,在一次有数百名巴西各市市长参加的会议上潸然落泪,感慨地说,如果巴西能有如此好的教育,怎能不富强(《新华社4月7日报道》?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07/content_4396778.htm
一位堂堂的副总统,之所以面对数百名市长“失态”,潸然落泪,我想一是他被中国目前“发达”的教育而震撼;二是为巴西“落后”教育现状而焦虑。从他的落泪中,我想,所有熟悉、了解中国教育现状的人,恐怕感觉到的不是自豪!而是如坐针毡的汗颜!
北京史家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以至于让巴西副总统羡慕得落泪?据报道,史家小学是一所现代化校园,被人们称之为“后现代主义式校园”。学校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就连教学楼的屋顶上都披上了绿装。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液晶电视、投影仪、上网电脑和音响等设备。即使是教室内课桌椅也非同一般,一律木质、深色,古色古香,讲台更是仿清代风格等。
但是,一所“后现代主义式校园”的北京史家小学,能否代表整个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我国的教育真的比巴西发达吗?
据笔者了解,巴西是拥有1.8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义务8年教育和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巴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很大,法律规定联邦政府预算的18%,州政府的预算的25%都要用于教育。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和大学,凡是公立的都不收费。除大学和部分高中外,从托儿所到初中,政府都免费提供教材、文具和午餐。为保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8年义务教育,每个贫困家庭除了每月免费领取基本食品外,还可以有三个孩子每月享受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每个孩子每月的助学金约等于50元人民币。进城农民的子女带原籍学校开具的转学手续可以在公立学校上学,享受与城里学生同等的待遇。
相比于巴西的“落后教育”,我国的教育现状“先进”在哪里?我国对教育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还没有达到4%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早就立法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名不副实;教育“产业化”、“商业化”屡禁不止;教育乱收费、高收费现象等诟病愈演愈烈;“上学难、上学贵”成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导致“教育致贫”怪诞现象的发生;“读书无用论”再度沉渣泛起;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教育差距大;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不能享有“市民待遇”等,所有这些,我国哪一点敢与巴西望其向背?今天,倘若有人因为巴西副总统的落泪,而为我国的教育“发达”而沾沾自喜,甚至为之骄傲,那不仅是滑稽,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更是可怜可悲的无知!
教育兴国,是世界普遍的共识,巴西不是世界富强国家,但是2004年巴西人均收入是3090美元,人均GDP为2200美元;而我国,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仅为7902元人民币,人均GDP为1700美元。单是比较两国的“人均”数字,足能看出两国之间的贫与富来。巴西国民教育如此发达,但巴西副总统尚且忧患国家教育之“落后”,并为之落泪!但我国有些官员,面对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不但不羞愧、不忧患,更别说“落泪”,相反,要么没有自知之明、大言不惭声称“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成功的”;要么麻木不仁,忽视教育,舍不得在教育上投入;要么陷入狡辩、抱怨的泥潭等。
北京史家小学,不是中国教育现状的缩影,而是一个“个别”,代表不了中国教育落后之现状。甚至可以说,北京史家小学,只是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盆景”,其背后却是杂草丛生。巴西副总统的落泪,应当是一把鞭子,鞭笞着我们的良心,让我们羞愧、让我们汗颜啊!
4月11日刊发《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