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序:我很想和大家分享这两年来在新浪做主持人的经历,可能更多得是为自己留点记忆,我很爱这个集体,她团结、勤奋而且正在茁壮成长,很有幸的,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并成为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第一批参与者,也许我们都还在探索,还不成熟,但我们都相信未来辽阔……
梦想的实现 走过了一段崎岖的路
在广播学院播音系度过的四年时间里,我曾经无数次的怀疑过我做一名主持人的梦想,甚至大声质问过老师:你们为什么招我进来?
这是真的,因为我不是个优秀的学生,我厌倦每天晨起对着棵大树练声,“一、呀、哦”,老师说我声音尖细,太不适合新闻播音了,我也觉得是,而且我长得也不像个新闻播音员,在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里,我基本放弃了去各电视台面试的机会,(当然,主要也是我在谈恋爱)。我给自己找了个非常好的借口,考研。
在回忆里,我检讨自己。我是为什么而来的,我曾经想成为一名有使命感的主播,希望能走进更贫困的地方,坐到需要帮助的人的身边,为他们亲身得做点事情,大三我实习在北京电视台的《绿色行动》,确实让我有很多机会去到没有水没有电的山西农家,和很多的外国记者一起去植树去体验生活,也曾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去追逐野生牦牛,偶尔翻看照片,依然很自豪。后来,这个节目被取消了,在那段时间里,我在北京七套的某些节目里穿梭,做外景主持,也在北京经济广播主持过几期直播,但未来依然很渺茫。
那是一段思想混乱的时间,我完全找不到当时思考未来的脉络,在经过了那段有些郁闷的时间之后,我得出了一个自认为很有道路的结论,反正我入学早(我16岁多就上大学了),比同学们都小不少,先曲线救国吧,去做财经记者好了,未来再转电视。
OK,于是,我成为了一名记者,在台湾的一家IT报纸,《电子时报》,内地发行量不大,但很专业,台湾人的思路也很奇怪,他们倒是不问你是不是相关专业,他们重视再培养,于是第一个星期,我天天驻扎在中关村,和各经销商们瞎聊天,看店直接推门就进,还很大牌,直接找领导。虽然有点辛苦,但很快乐,因为一切都很新鲜,我什么都不懂,每天都在学,我喜欢这种状态,这是收获的感觉
两年里,我成长得很快,我能够面对面地对话到当时的联想当家人杨元庆,而开始我在联想大楼里参观他们的升旗活动,还到处问,杨元庆长什么样子啊,我也认识了很多圈里的朋友。这家台湾媒体在台湾当地非常强势,他所需要的趋势是产业分析师,每两周我们的台湾老板都不辞辛苦来到北京,给我们几个记者开会,分析我们的每一篇文章,每个月还要求我们阅读大量的相关图书。那段时间,我以为我就要在电子产品纠缠到底了
后来,我率先在报纸上报道了联想并购IBM的消息,比正式消息发布早了整整半年时间,也算在业内小有名气了,我开始不太满足在这个内地发行量不大的媒体里呆着了,我开始选择新的方向
是去杂志继续走深入报道之路,还是去另外的纸媒,我不知道。但那个时候,我基本已经不去考虑主持工作了,什么曲线救国,太扯淡了,电视台在哪里,我都快不知道啦
还没等我选好方向,我当时的部门主管,就和台湾大老板闹掰了,我是个绝对意气的人,他提出辞职的第二天,我就挺他,也辞了。(辛辛苦苦建立的团队,如果没有人支持自己,他一定很伤心的),当时部门里大多记者都在这段时间离开了
我又开始了游荡的状态,(当时还跟几个朋友创刊了杂志《市场圈》,后不能全职离开),不过当时我生活的另一部分已经稳定了,所以还不心急找工作
偶尔在网上碰到了新浪科技频道的哥们,瞎聊,我随口问,我能去新浪科技么?他说,别了,太累了,不过,听说娱乐要招人,主持视频聊天,我觉得挺适合你的,总比你天天穿那么“性感”在IT记者里扎着好。我没想太多,毕竟娱乐和IT差太远了,也就主持让我心里一动,毕竟那是我最大的梦想
后来,这个叫徐志斌的男孩真的去找娱乐频道了(他现在去腾讯科技了),他太神了,他根本不认识娱乐频道的人,新浪太大了,我现在也很难认识其他频道的同事,但科技记者还就是有股没什么不敢的劲头,他跑到娱乐频道当时的副主编刘璇(现徐静蕾的经纪人)那里帮我毛遂自荐,而没多久,刘璇就约我见了一面,即使到这次见面,我还在那犹豫,是去像《IT经理世界》这样的媒体(当时也有好几家IT媒体通知我)呢,还是从头再来,去重拾主持的手麦。刘璇是我非常喜欢的女孩范儿,她直爽热情,她告诉我新浪娱乐即将开始视频聊天专业化的未来,也表达了身为一名新浪人的自豪感,她告诉我,这都是我在其他媒体所感受不到的,而且我可以做主持了,新浪娱乐第一个,也是新浪第一次在运营内部频道内设立专业主持人。我承认我心动了,那种充满紧张感兴奋感的情绪,在后来很多次直播开始前我都曾真实地感受过,刘璇很快就安排我进行笔试、面试,几天之后,我就坐在了新浪娱乐嘉宾访谈的主持人的座位上……
是不是很漫长,在我讲述的过程中
我常常想,哪里有很简单的事情,读了四年播音,就应该去电视台电台,认识了几个人,就能够主持节目,至少在我身上,都从未发生过“奇迹”,后来在IT记者圈里,我成了个笑谈,论坛里灌水者说“太奇怪的跳槽了,赵宁居然去了新浪娱乐,还是做主持”,是啊,我辛辛苦苦两年多积累的科技圈里的知识、人脉似乎都暂时用不上了,可是如果没有这两年的基础,如果不是认识了这么热心的徐志斌,怎么会有今天坐在新浪办公桌前,快速打字的我呢?
又似乎很简单,在新浪做主持人并不是像你想得那么困难重重,从和刘璇的见面到我入职,不到两周的时间,但看中我的,却不是外表那么简单,如果没有那两年扎实的记者采访功底,我怎么在今天面对面的开始每一次访谈
不管如何,我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