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士墓


标签:
出口处马限山中法马江海战蒋山青处旅游 |
分类: 日志 |
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士墓
上周四晨,阴雨天气。上午,我走出门搭乘73路公交车往马尾区去看马限山·梅园的梅花,去时还携带把小叠伞,天空逐渐阴变晴亮了,但能见度还是很低。进入“昭公祠”时,保安人员对我说:“游客拍照需经馆长批准,请您参观时不要拍照。”为此,除拍了外景,进入“昭忠祠”只经过西边穿出门外,直达马限山顶梅园看梅花去。当然,登石阶上“马限山”首先看了东面的炮台、林则徐塑像……再次,前往西边梅园看梅花盛放的景象。然后,参观了“英国领事分馆”顺沿西洋建筑群下山还是第一次,穿梭“英国领事馆分馆”旧址的各个房间游览一番。以及“七星榕”树、摩崖题刻“仰止”、两墙上方藤缦“鞭炮花”出口处,走到“甲申中法马江海战士墓”仰敬之后,再由“昭忠祠”从大门对面搭乘公交车返程。
马江海战烈士墓
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马限山东麓昭忠祠陵园内。清光绪十年(1884年),安葬中法马江海战死难烈士共九冢。民国9年,由当时马尾船政局局长陈兆锵主持,合九冢为一丘,并立墓碑。1984年重修。墓长49米,宽10.9米,高1.03米。坐西北向东南,石砌,混凝土构筑,四周石柱,锚链环绕。墓前立方形拱顶碑亭,石碑直下2行楷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马江诸战士埋骨处”。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偕马江海战炮台、昭忠祠,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百度/百科)
墓中碑刻:“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
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外”
“就在马江诸战士埋骨后面摩崖上,陈兆锵民国海军中将题‘蒋山青处’,光光看‘蒋山青处’没几个人会说出为什麽,怎麽理解等。
蒋山,即南京钟山
晋_干宝《搜神记》载蒋子文,东汉秣陵(今南京)县尉,逐贼至钟山下,因伤致死,后成为神,至三国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传蒋子文显形干道,孙权封其为中都侯,改钟山为蒋山,以纪念他。
陈兆锵军将为抒发情感,将马限山比喻成钟山,隐喻抗法,抗日牺牲战士将受人崇敬。
在马尾昭忠词里还有一块由他撰文的木刻,也能深刻读出他那时的心情,今天当我们明白‘蒋山青处’含意后,也对这位海军将领崇敬也。
‘甲中、甲午两役合祀马江昭忠祠记
清光诸甲申中法之役,装樾岑使者既为祠泐石矣。越十年甲午,又有中日战事,则尤痛苦而不忍言者也……其改缮之事,乃令兆锵董之,以岁夏历八月十八死难之日,奉栗主以进。其时忧(憂)愤自殉,暨夫庚子拒敌被难者皆传之。昭公道,重同气也。
陈兆锵(1862~1952年)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人。
履历及贡献
……
退休之后
兆锵退休后家居福州,同萨镇冰、陈绍宽一起创办“私立勤工工业职业学校”,为董事,还兼任福州孤儿院董事长。民国30年(1941年),福州沦陷,日军逼他出任福州维持会会长,遭拒绝。民国34年抗战胜利,海军部特颁“凛烈可风”银盾,以嘉其志。陈兆锵于福州法海寺病逝,年90岁。”
马尾·马限山山麓昭公祠内外景
离开“昭忠祠”己午后时分,走往对面塔乘公交车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