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2012-10-14 05:36:18)
标签:

福州

辛亥革命

前敌总指挥部

大士殿于山

旅游

分类: 日志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2012年10月10日,金秋季节,多云,气温适宜外出活动。午休后,乘车来到五一北路“龙桥天桥(先施)”站下车,涉步从于山东门登上,经过游览了“老人活动中心”、“天君殿”、“舒啸台”、“九日台”、“揽鳌亭”、“兰花圃”、“狮子岩”、“大士殿”。后来,还驻足观看了“月朗风清”摩崖石刻古榕树景观时,遇见于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古榕气根入地新枝干上装饰种植兰花优美的景观,让游客欣赏然而,从石阶道上走“于山风景区”,由五一广场返程。

福州·于山老人活动中心,紧靠于山东门出入口的南向,舞台前是鱼池和摩崖题刻,也是登上“天君殿”通道石阶,舞台上在演唱闽剧曲调,台下坐着聆听闽剧者的老人们。天君殿是在五代闽国的宝皇宫旧址上兴建的。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初创“天宁万寿观”,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改名“九仙观” 。明朝永乐年间增祀“王天君”后,香火大盛,被称为“天君殿”,一直是我国道教的重要胜迹。我国官刻的第一部道藏《政和·万寿道藏》就是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在这里刻版刊行的。 舒啸台  黄仲昭(莆田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应邀主持编撰《八闽通志》,在九仙观旁东轩刻苦劳作,仅花六年就成书八十七卷,是当时方志中水平较高的,书的体例成了后方志分门别类的范例。这里是黄和他的助手,在疲劳时呼啸高歌,活动筋骨的地方。由当时镇守福建的太监陈道题名并作记。“九日台”  据北宋《淳眼·三山志》记载,汉初闽越王元诸重阳节在此登高,饮“菊酒”歌舞赏景。因此鳌山又名“九日山”。以后百姓也竞相模仿图个吉利。明代为防御倭寇侵扰在这里建了一座石屋炮台,以控扼城东南一带水陆交通。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来犯,炮台开炮,打退了倭寇。辛亥革命福州战役中,九日台的火炮轰向清军的指挥部和兵营(将军署、旗下街),取得战役胜利。“揽鳌亭”  相传,于山本是东海蓬莱仙境中的一座山峰,后由六只巨鳌驼此,因安放地点意见不一,在闽江口争斗,明御史王英深怕此山又被六鳌抬走,故在此建揽鳌亭,意在拴山,后亭圮废,1965年重建,后又毁,1983年再建,是目前于山地处最高的亭子。“兰花圃”  颇具福州传统民居特色被誉为国内十大兰圃之一的福州于山兰花圃,景观升级改造已基本完成。“狮子岩”  形似一只蹲着的狮子,故名。《闽都别记》上有记载。狮子岩面对五虎山,守卫在鳌顶峰前。明正德年间(15061521)福建左参政陈策登平远台,有“气势虎头何敢敌”的赞美诗句。

(抄自景点的介绍)

    览观“狮子岩”后,从“辛亥革命纪念馆”走入后进,穿过大士殿殿后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和前面的辛亥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

我游览了于山大士殿不仅是风景名胜文物而且是参观了辛亥革命遗址、画像、资料。这是我首次迈进了于山大士殿,虽然时间短暂,“走马看花”式初次观赏,而在我印象里受历史教育面宽广、深刻。(下面照片是我游览时拍的)

    大士殿东座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大士殿中座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大士殿西座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回首看)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大士殿殿后的古榕树、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御题大士出山碑]和[简介]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  为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118号(农历九月十八日)下午,以许崇智为前敌总指挥,召集革命军的有关军官在此紧急的军事会议,部署与清军的作战计划。发布革命的口号为“女子”,士兵皆佩戴墨写“公权”两字,并盖有同盟会小方章的白布臂章的标志,将炮火主力安置在鳌顶峰,把将军署、旗下街一带作为炮前沿阵地,四门大炮的炮弹怒吼地轰向将军署,火光冲霄,映红天标。接着,革命军与清军在旗汛口、津门楼一带,展开短兵相接的激战,一举击溃清兵,并活捉将军朴寿,处死在丹井旁。众官兵、群众欢呼雀跃,宣告福州光复。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以下资料摘自网络“百度/百科”:

大士殿位于于山上,又名观音阁,清康熙五十二年改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碑,为州城百官遥拜皇帝地方。乾隆二年改祀南海观士音菩萨。殿后立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出山和由男变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时,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殿内,如今是福州市博物馆。

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殿东的狮子岩顶上生长着一株古榕树,须根造型独特,岩壁上名人题刻众多。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改建为万寿亭,为州城百官祝福之所,这间寺宇还是个值得纪念的革命遗址。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福州,当时是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

1911年11月9日清晨,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活捉将军朴寿。于是革命军一举光复福州,接着全省各地纷纷响应。从此,福建摆脱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的统治。

建筑格局

大士殿东边的护国寺,西边是龙神庙。九仙观是于山最大的庙宇,建于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第三殿称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陈列历史碑碣19方。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殿东的狮子岩顶上生长着一株古榕树,须根造型独特,岩壁上名人题刻众多。

为丰富大士殿的展示内容,还对“御题大士出山图”碑进行拓片使图文清

晰,对前敌总指挥部按原样进行复原。游人不仅可以观赏到这座清代全闽寺庙之冠的建筑精华和福建省惟一的男相观音图碑,还可参观复原后的辛亥革命前敌总指挥部以及福州文化渊源展。(资料摘自“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