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大士殿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标签:
福州辛亥革命前敌总指挥部大士殿于山旅游 |
分类: 日志 |
2012年10月10日,金秋季节,多云,气温适宜外出活动。午休后,乘车来到五一北路“龙桥天桥(先施)”站下车,涉步从于山东门登上,经过游览了“老人活动中心”、“天君殿”、“舒啸台”、“九日台”、“揽鳌亭”、“兰花圃”、“狮子岩”、“大士殿”。后来,还驻足观看了“月朗风清”摩崖石刻、古榕树景观时,遇见于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古榕气根入地长新枝干上装饰种植兰花,优美的景观,让游客欣赏。然而,从石阶道上走“于山风景区”,由五一广场返程。
福州·于山老人活动中心,紧靠于山东门出入口的南向,舞台前是鱼池和摩崖题刻,也是登上“天君殿”通道石阶,舞台上在演唱闽剧曲调,台下坐着聆听闽剧者的老人们。天君殿是在五代闽国的宝皇宫旧址上兴建的。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初创“天宁万寿观”,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改名“九仙观”
。明朝永乐年间增祀“王天君”后,香火大盛,被称为“天君殿”,一直是我国道教的重要胜迹。我国官刻的第一部道藏《政和·万寿道藏》就是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在这里刻版刊行的。 舒啸台
(抄自景点的介绍)
我游览了于山大士殿,不仅是风景名胜、文物、而且是参观了辛亥革命遗址、画像、资料。这是我首次迈进了于山大士殿,虽然时间短暂,“走马看花”式初次观赏,而在我印象里受历史教育面宽广、深刻。(下面照片是我游览时拍的)
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
大士殿位于于山上,又名观音阁,清康熙五十二年改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碑,为州城百官遥拜皇帝地方。乾隆二年改祀南海观士音菩萨。殿后立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出山和由男变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时,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殿内,如今是福州市博物馆。
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殿东的狮子岩顶上生长着一株古榕树,须根造型独特,岩壁上名人题刻众多。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改建为万寿亭,为州城百官祝福之所,这间寺宇还是个值得纪念的革命遗址。1911年辛亥革命光复福州,当时是以于山作为总攻阵地,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殿内。
1911年11月9日清晨,革命军在此开火为号,炮打将军署和旗兵聚居的旗下街,活捉将军朴寿。于是革命军一举光复福州,接着全省各地纷纷响应。从此,福建摆脱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的统治。
建筑格局
大士殿东边的护国寺,西边是龙神庙。九仙观是于山最大的庙宇,建于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第三殿称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陈列历史碑碣19方。大士殿东邻“护国寺”,西接“真龙庵”。殿东的狮子岩顶上生长着一株古榕树,须根造型独特,岩壁上名人题刻众多。
为丰富大士殿的展示内容,还对“御题大士出山图”碑进行拓片使图文清
晰,对前敌总指挥部按原样进行复原。游人不仅可以观赏到这座清代全闽寺庙之冠的建筑精华和福建省惟一的男相观音图碑,还可参观复原后的辛亥革命前敌总指挥部以及福州文化渊源展。(资料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