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览鳝溪古道

(2012-03-22 06:44:30)
标签:

马三郎

鳝溪

旅游

分类: 日志

游览鳝溪古道

鳝溪,又名善溪,是福州环境优美、山水灵秀充满神话传奇的一处旅游胜地。它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之北,其溪水发自鼓岭,汇合蜡山和莲花山南北水流,从东北转向西南,与城东郊河浦、田地纵横环绕,分流入闽江

  据清道光年间林枫《榕城考古略》卷下记载:“山峡有二潭,下潭广六尺,深不可测,距上潭五里,相传闽越王郢时,有大鳝长三丈,为民害。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以勇力闻,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害遂绝。邑人立庙祀之。”这个地方掌故流传甚广,说的是2000多年前的汉朝,鳝溪这地方发现有大鳝鱼,长三丈,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骑白马与鳝决斗,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然而,众所周知,鳝鱼最大不过半斤,最长不超一尺,哪有“三丈长的巨鳝”?这明显不符合生物学原理。为此,东门外的乡老介绍说,鳝溪最早叫溪。字不论在《辞源》还是在《辞海》或是《现代汉语词典》里都找不到,惟独《康熙字典》才有收录。体大如小舟,鼻梁上长有尖硬的角,能随海潮游入闽江,对行船者造成危害。试想,二三千年前的鼓山下一带还是一片茫茫海水。因此,所谓“白马三郎”与“鳝”搏斗的“鳝”应该是“鲳番”。古人在书写或版刻时,经常会出现笔误错刻,因为“鳝”与“鲳番”笔画十分相似,加上“鳝”字常见,而“”字少见,以致将“鲳番”误写为“鳝”,由于年代久远以致以讹传讹。到了宋代,鳝溪曾被人纠正,改名为“善溪”。据流传至今福建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三山志》记载,宋朝时福州常发生旱灾,地方官员便到鳝溪祈雨,淳熙八年(1181年)侍郎陈垲到鳝溪时,看到牌坊上写有“鳝溪”二字,便深入调查,认为这是“土俗疑传”之误,“鳝,微物也,岂能化为龙”?于是陈垲发出布告,“帖县改正”,“闽令承命易匾,以善溪名。”可见早在900年前,鳝溪就被官方改名为善溪了。可是由于民间传说影响极广,以致至今人们只知“白马三郎射鳝”的“鳝溪”,殊不知最早叫鲳番溪,曾经改名为善溪的历史。

鳝溪新貌 2010101日,福州东三环路和机场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地处三环边的鳝溪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低矮破旧的房屋越来越少,东山新苑、园中苑等新住宅区在鳝溪附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福建工程学院鳝溪校区办学取得巨大成就。福州花鸟市场计划搬迁到鳝溪附近的东山新苑。(摘自“百度/百科”)

从福州媒体报导中获悉,晋安区将整合鼓岭及其周边旅游资源,拟开发宗教文化游专线(鼓山涌泉寺、鼓岭基督教堂、鳝溪白马尊王庙)、健身休闲游专线(鼓山登山道、状元岭登山道、鼓岭避暑)、避暑温泉休闲游专线(鼓岭避暑、满堂香茶园、桂湖温泉)3条旅游线路。

我慕名于昨日午后,特意搭乘闽运319路公交车至“鳝溪”站下车,眼见福州环城高速匝道四通八达,有多条线路公交车从这里通过。顺沿古道游览了“鳝溪白马尊王庙”经过“鳝溪”石头台阶登上“兰亭”(古道通至鼓岭),一路览观道路改造、白马尊王庙(另行专辑)、钓鱼(另行专辑)、溪涧、溪流、摩岩石刻……大自然景观,以及城里人为环保宁愿而来登山引得泉水挑(扛)回家的情景;一路欣赏拍照记录我的行程。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游览鳝溪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鳝溪白马王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