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故居

标签:
林觉民黄花岗旅游 |
分类: 日志 |
福州杨桥东路“车水马龙”车来车往,我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17号——林觉民故居,也就是走进冰心故居。参观了冰心展室后再浏览林觉民烈士展品遗物。
走进林觉民的深褐色大门,迎面就是英俊年轻就义时才24岁林觉民的半身铜像,衬着翠竹白墙,我瞻仰向他行了鞠躬礼,并拍照留念。
今年是辛亥百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怀念他。我走进了大厅两旁厢房(展室),浏览了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生平事迹展。还走到后厅的庭院,了解林觉民卧室和“林氏家族世系图(局部)”,浏览了林觉民《与妻书》的原信件和复制张贴在墙壁上的放大件,旧地重游,重复浏览,深深再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林觉民、冰心故居,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4平方米。主体建筑原为三进,现仅存二进。原系林觉民祖居,林觉民殉难后,房屋让售与冰心祖父谢銮恩。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觉民(1887—1911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诀别写的《与妻书》流传于世。
冰心(1900—1999),福建福州(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冰心的故居,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习惯称之为“福州林觉民故居”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冰心(谢婉莹)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住三个名人,当然有特殊意义了。
一座宅院
同一片屋檐下 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
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
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
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 投绝笔为檄
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 举橘灯为炬
前者觉民为牺牲而永生时年廿四岁
后者冰心为有爱心而长寿享年一百岁
正厅,一幅“双鹤图”的两侧是“立修齐志,存忠孝心”的堂联。
后厅与后院
一清幽小院,院中有铜像两尊,林觉民披衣坐于圆凳,右手执卷,其妻陈意映立其左,右手抚林右肩,两人目光皆专注于书,林嘴唇微启,似正讲解。
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的卧室。卧室极狭小,仅容一床一书桌一梳妆台,他们婚后虽然聚少离多,但非常恩爱,陈意映在这里生活了六年。1907年,林觉民为寻求救国真理,离开心爱的妻子,东渡日本求学。陈意映独自生活在这里,对丈夫思念不己。1911年4月,林觉民从日本归来,陈意映表示,林觉民如若远行,就将她带上,无论生死,都愿相随。林觉民牺牲后,已有八个月身孕的陈意映非常悲伤,一个后,提前产下一男孩。因失去丈夫忧伤抑郁过度,陈意映于1913年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册书稿。
林觉民《与妻书》的原信件和复制张贴在墙壁上的放大件
据说,林觉民就义前于当年4月25日,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对同行的同志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待同屋两人入睡后,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诀别书,他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写得很简单,“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诀别书,则写给妻子陈意映。次日,他拿着书信嘱托友人说,我死,幸为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