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林浦泰山宫

(2010-01-05 07:03:56)
标签:

平山堂

正殿

端宗

景炎

林浦

泰山

旅游

分类: 日志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201012日《福州晚报》“闽海神州”版有一篇王雨涵文/《林浦泰山宫》,慕名于前天乘57路公交车至终点濂江站——林浦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游览林浦境的“泰山宫”。走进“泰山宫”见建筑物雕塑、戏台上井、精美绚丽。果然,林浦泰山宫正如王雨涵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假如你来到福州仓山区林浦(原名“濂浦”)村,一定不会错过“泰山宫”,村民们都会劝你去“看”,说“那是古代皇帝住过的”。显然,这座刚被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一直都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宝。”

福州.林浦境“泰山宫”前环境美

 

 

林浦境“泰山宫”。据说,宋德二年(一二七六年)元兵陷临安(今杭州)益王趙昰航海奔闽,在福州即帝位。改元景炎,号端宗,在此驻,称平山堂。后人改建为泰山庙祀之。庙旁为平山堂侧殿,祀文天祥、张世杰和陆秀夫,殿侧建文昌阁、朱子祠,祀朱熹。是研究宋元历史的珍贵遗迹。庙前的平台、石雕栏杆等为附属文物。

福州.林浦境“泰山宫”前白鹭鸟觅食翩飞 

林浦境“泰山宫”位于闽江下游新建的古山大桥南岸,河浦的对岸便是南江滨大道——新建即将落成的“福州·海峡会展中心”。来到此地,见泰山宫江河右侧一片湿地有近几百只白鹭鸟栖身在水浮莲中觅食,有时有的在翩飞。远处是古山大桥、魁岐大桥南桥头还在施工中(由于天色灰蒙阳光强,照片拍的模糊不清)…… 

自从公交车濂江站下车后,沿着濂浦街市右转走过200米水泥路程,来到林浦小学前,隔壁便是古迹的文昌阁“濂江书院”朱子祠,祀朱熹。据说,朱熹曾在此教书,……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穿出“濂江书院”左转走进“西辕门”,往前便是“平山福地”(大王殿)和“泰山宫”(正殿)了。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林浦“泰山宫”前,闽江支流濂江的对岸便是南江滨大道,后面是“岛”新建规模宏大的福州·海峡展览中心呈现在眼前,白鹭鸟有的在觅食,有的在
翩飞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午后,护庙管理的老人打开“天后宫”的门,征得他同意让我进去观看,正殿右侧天后宫的供天上圣母、海上女神妈祖。

福州.林浦泰山宫

“泰山宫”正殿内,古建筑木构梁柱精巧制作,戏台周围雕刻、戏台上的藻井精致绚丽……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福州.林浦泰山宫

福州.林浦泰山宫

转进侧殿(大王殿)为平山堂的“平山福地”,古建筑雄伟,还有一只两边有象鼻的大香炉……

福州.林浦泰山宫

 

 

 

附:                                   

                                    林浦泰山宫

                               王雨涵 文

 

假如你来到福州仓山区林浦(原名“濂浦”)村,一定不会错过“泰山宫”,村民们都会劝你去“看”,说“那是古代皇帝住过的”。显然,这座刚被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一直都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宝。

是哪朝哪代的皇帝来过林浦村并留下一座“辰宇寮”?不妨先来了解一段历史:

宋德二年(1276年)二月,蒙元攻陷临安,掳去恭帝,西湖歌舞休矣。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大臣护从年仅9岁的益王赵4岁的广王赵,并赵之母杨淑妃,率军民三十万由海道来闽,从邵岐渡登陆,入林浦村,削平临江的山头建“平山堂”驻跸,屯兵九曲山。五月,益王赵在福州城内垂拱殿登基,称端宗,改元景炎,以平山堂为行宫,升福州为福安府。不久,前赴议和受拘的文天祥也从元营出逃,至福州林浦督师演兵,与群臣共图匡复。奈何十一月,福安知府献城而降,行朝被迫退回林浦,元兵追逼不懈,致林浦村不能踞守。十多天后,赵一行离别林浦,再度乘船浮海,逃奔粤地。景炎三年(1278年)4月,11岁的端宗在广东州遇飓风惊悸成疾而亡。继立赵为帝,改年祥兴。11月,文天祥被擒。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退守崖山海域的宋军与元军展开最后一场激战。宋军大败。陆秀夫负7岁的帝蹈海殉国,杨太后亦赴海死。张世杰突出重围,觅帝后不获,风雨中舟覆溺毙。宋遂亡。

“罔时怨罔时恫赫赫神灵尊泰岱,美哉轮美哉奂巍巍庙貌壮濂江”,进村,步行一小段路,远远就望见了。仓皇中张罗起来的行宫不见奢蘼,但皇家手笔的轻轻点染,就足以使这组建筑成为林浦村最壮观、最有价值的文物。

宫前相隔百米对称处,各建一木构牌坊为东、西辕门,六柱、歇山顶,上覆青瓦,半月形滴水。小巧简约,素朴静美。辕门前方,又以石板栏柱砌出两道可供通行的小桥。桥遭破坏后经修补,保留的原迹不足一半,幸存的石头们仍无怨地迎来送往,只是伫立太久,终不免“沈腰潘鬓消磨”,栏板和柱头的浮雕皆已漫漶。像是某种呼应,桥边亦各有老榕一株,不知元代何人所植,长了七百多年,自然养出冠盖参天的古朴气质。

泰山宫坐北朝南,由正殿、大王殿(即总管殿)及天后宫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正殿前建门亭,巍巍然于高台之上,两侧砌石阶供拾级踏步。亭中雀替悬钟,样样精细。朱门槛窗上浮雕花卉与系列人物故事。穹顶凿三方藻井,正中椭圆的,绘刻“双龙戏珠”,左右拥卫着“丹凤朝阳”,作四方形;一工一笔均极优雅秀美——消沉归消沉,“王气”仍不可或缺。

行宫何以变泰山宫?1276年,南宋行朝撤出林浦村时开仓放粮,让全村人饱食了三年。不惊民不扰民,反有惠于民,百姓铭感,而浩气磅礴的抗争历程与宁死不辱之气节,更激励千秋后代。宋亡,林浦人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以行宫为社庙,塑南宋君臣像,奉香火,用自己的方式纪念并传承这番渊源。后为避元忌,改称“泰山宫”,所祀者均以神代人。元灭,即恢复原神主、沿泰山名至今。故正殿多见“泰山神文化”的痕迹:诸如“嵩岳岱宗”、“名本天孙、德侔青帝”的题刻。其实,说奉祀的就是泰山神也未尝不可,不是有“重于泰山”一说吗?人神合一,在百姓心中本无差别,“天灵镜海”、“敬神如神在”,这些牌匾都在无声地烘衬泰山宫的庄严肃穆,昭示神明应得的敬仰。殿内除主神宋高宗赵构、爵主赵及赵的塑像外,要数戏台最为惹眼。台周围饰的金箔画“三国演义”,正契合神庙主旨。环刻封神榜人物的巨大藻井,华丽且具纵深感,更显得戏台高大,想来每年演大戏时,唱腔锣鼓也尤为铿锵激扬。

大王殿比正殿简朴,然所供之“宋末三杰”却不由人心中一凛。陆秀夫居中而坐,目光淡然悠远。一向“讷于言”的宰相,在1279年那个风雨如晦的黄昏,绝望而毅然地“敏于行”,背负幼帝纵入南海的万顷波涛,为赵宋王朝画上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句号。这便是文天祥么?一张白净俊秀的书生脸,犹带儒雅文弱,不料竟是铁骨铮铮。魁占鳌头的状元郎啊,多少锦绣文章最终都凝成一首《过零丁洋》、一首《正气歌》,从此名标虎榜,丹心熠熠,映照汗青七百年而不灭。名将张世杰一袭战袍,双眉轩昂,虎目焦灼,是否还在茫茫海上苦寻朝廷的最后一线生机?他没有辜负作为一名将士的荣誉,虽有刚愎之嫌,但忠贞贯日不容置疑。

正殿右侧的天后宫供天上圣母、海上女神妈祖。据说该殿原祀杨太后,几时改祀天后不得而知。

 行宫的观感似仅止于外部,与特征显著的辕门等构筑不同,宫内并无更多帝王气息可言。屡经重修的泰山宫,已非昔时样貌,即便建筑本身雕梁画栋、朱描碧饰,极尽堂皇富丽之事,却也算不得什么惊世杰作。然而,它又是独一无二的,只为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此地徘徊,怎能不温习那段惨痛的历史?取义成仁,从来奕叶流芳;忠臣烈士,永叫人荡气回肠、热泪满襟。

喟叹中步出宫门,回望处,“平山福地”的青石匾额依旧端正地嵌在护墙上。这是前往占城(今越南)探路而不知所终的左丞相陈宜中所题。眼前偌大的平埕,是从前的校场,文天祥曾在此升台点将呢,他也有过临江而立,遥望对岸鼓山的时刻吧?“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濂江,闽江下游的支流之一,依旧痴情地伴着行宫,在校场前流淌不息,翩飞的白鹭与三两木舟还执著地诠“浦”的涵义。尽管这“平山福地”也未挽住赵宋王朝飘摇一线的根,但相较日后海上颠沛、与水浮沉的流亡生涯,林浦村的驻跸,兴许就是短暂的安稳之“福”了。

江风徐来,小小江汊的波光揉碎了天空的影子。周遭寂寂。在冬日淡淡的阳光下,泰山宫恍如一个依稀的旧梦。消逝的王朝,惟余宋词优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