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2009-06-10 06:34:42)
标签:

寨门

胜景

古井

山道

李纲

桃源洞

旅游

分类: 日志

李纲游览榈胜景后赋诗

——永安桃源洞风光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顺利地登上永安桃源洞,世界之最——127米狭长的一线天,其高度68米,有206个阶梯。然而,转身顺沿着后山再登坡岭百余步台阶,经过古井来到 “望象台”边休息边观景。随后,环绕山头往下行,途中又览观了以下景点:

[古井] 这口古井还有它的典故。

传说这口井是明朝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邓茂七侄儿邓伯孙驻扎在这里时开凿的。古井凿于岩石之上而能有水,真是奇绝。古时用井中的水泡茶,清香舒爽,沁人心脾。前人曾游桃源饮古井茶水,赞誉不绝:“访桃源、饮清泉、涤尘俗、爽身心”。(现今井内有水,不清澈,不能饮用了。)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望象台] 这是突出的大岩石,极像树丛中露出的大象前额,长长的鼻子向下延伸,像要吸吮沙溪河的河水。是看大象的上佳位置,因而称为“望象台”。望象台浑圆平整,这种浑圆型的峰顶,是因为丹霞地貌岩墙崩塌后形成岩柱,又因岩柱在热力作用下,作大规模“球状风化”而形成。站在望象台,放眼四野,远山如黛,近岭滴翠。修竹湾、葛里风光尽收眼底,沙溪河宛如一条闪亮的缎带,缠绕在群山碧岭之间。观音岩、龟山,维妙维肖,令人心旷神怡。在这里下居高临下,只抓拍二张沙溪河的铁索桥和前方的凉亭,无心细致地观赏。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宋李纲诗] 沿着下山道迎面崖岩上有一首“宋李纲诗”题刻在路边。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汴京(开封)水患,民不聊生,当时担任国史编修官的李纲,为民请命,奏书提出六条意见,其中主要的一条就是反对花石纲,建“寿山艮岳”,激怒了朝庭,被贬到边远小镇沙县任监税小官。宣和二年(公元1120),李纲在沙县任职时应永安贡川榈村人邓肃之邀,到距沙县百里之遥的榈山游览,李纲游览榈胜景后赋诗二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古寨门] 下山道上古时有三道寨门和三道围墙,如今大多已崩毁,唯有这第三道称“倚门关”的寨门保存尚好。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  1448) 福建邓茂七领导农民起义,自称“铲平王”。后来,邓茂七在攻打南平时牺牲,其侄邓伯孙退守贡川榈山一带,在此设寨固守,建了这三道寨门与围墙,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天然寨门] 从第三道寨门下山的石阶半道上,见有处两边的崖石峭壁夹峙形如门状,我想象而称它“天然寨门”。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二寨门] 据说,这道门和围墙是后来修建的,也古老了。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一寨门] 下山也必经的一道门墙,眼观也比较老旧,它位于上行“通天亭”、“一线天”道口的交会处,下行又回到“锁洞桥”。下山至平地放心了,并在此桥上又欣赏桃花涧、百丈崖的景观。      

           

 

桃花涧流经桃源洞、百丈岩风景区内,流程3公里,河曲有21处,跌水、急滩也达20多处,两岸峭壁夹峙。因古时两岸长满桃树而得名。涧水时宽时窄,时缓时急,玲珑剔透,迂回莫测。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宜人。沿涧而行,听着叮叮咚咚的泉声,随着路转峰回的变换,使人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折折有景,景景翻新。

[睁一眼闭一眼] 在上“一线天”山道上,见前左侧崖下岩洞似一双眼晴,右睁眼、左闭眼,真形象。

     李纲游览栟榈胜景后赋诗  

将要离开桃源洞风景区,在此留影,道一声:“再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用心微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