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台笔记之二十七:云门,面对大海的进行式

(2009-02-20 11:01:18)
标签:

云门舞集

林怀民

文化

分类: 行走台湾

驻台笔记之二十七:云门,面对大海的进行式

几年前,一位在福州投资的台商朋友向我热心推荐台湾云门舞作之一《行草》的碟片,这出舞蹈用肢体语言将中国传统书法的韵味诠释得出神入化,艺术精神融进舞者的生命得到酣畅淋漓的抒发,足以撼动人心。从此,我记住了“云门舞集”这个美丽的名字,并获知它是台湾第一个职业现代舞团,36年来已在舞台上呈现了160多个精彩舞作,将古典文学、民间故事、台湾历史、社会现象衍化发挥,并进行前卫观念的尝试,好些舞作因广受欢迎而一再搬演,成为台湾两三代人的共同记忆。“云门”于台湾而言已不只是一个舞团,更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真正得以与云门近距离接触是在赴台驻点采访后不久。那天,台北故事馆的门口挂上了大幅喷绘海报:“云门,面对大海的进行式”特展,海报边上是一个有火焚痕迹的铁皮旧货柜,海报鲜亮的蓝色与货柜陈旧的锈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穿过这如废墟般的货柜,进入展馆,货柜里的大屏幕上闪动着一行字:“很多东西一去不复返,但,黑暗里永远有光。”

原来,2008年初春的一场无名火烧毁了云门位于八里半山腰上的排练场,云门35年的心血付之一炬,这只货柜便是火场遗物。云门大火震动了两岸三地,大批惋惜兼鼓励的信函雪片般飞至。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说,那时他和云门舞者们走在街上,常有人会停下脚步对他们说:“加油!”让他们感动莫名。至去年年底,企业界和各行各业人士已捐献3亿8千万元新台币支援云门建立新家,从中足见云门在台湾的影响力以及台湾民众对文化艺术的敬重。

 “黄帝时,大容作云门,大卷……”,1973年,林怀民从《吕氏春秋》中找到“云门”这两个字,以之为自己的舞团命名。大学新闻系出身,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的林怀民只因观舞时那种感动与热忱,便放弃一切投身舞蹈。他认为,中国文化绝不等同于海外唐人街的“宫灯与屏风”,台湾文化也从来不是简单地挂上“牛车轮与蓑衣”,他要扭转台湾人“竹竽逗菜刀”的“将就文化”,让他们好整以暇地坐下来看一场演出,通过舞蹈这一媒介扩大他们的视野。

林怀民的努力从《寒食》、《哪吒》、《奇冤报》等剧作开始,此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素材成为他创作的养分。到了《白蛇传》,京剧身段被融入西方现代舞,舞者肢体活灵活现,缠绵悱恻,美不胜收,这手法新颖独特的舞作赋予台湾文化新的面貌。而《薪传》则是反映闽人横渡黑水沟来台拓荒的移民史诗,为了找到真实的感觉,林怀民带领云门舞者到新店河畔搬石头,以领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还在台风天赶往屏东佳洛水,在狂风暴雨中揣摩“柴船渡乌水”的情境……此后,云门又推出了《红楼梦》、《九歌》、《水月》、《竹梦》等大批优秀舞作,他们的足迹遍及台湾的大城小镇,还经常举办户外演出,平均每场观众高达6万。演出结束后,会场没有留下任何垃圾碎片。

“他们以舞蹈为志业,把舞蹈从台湾社会的边缘行业,变成可敬的行业。”业界如此评价云门。而对于林怀民来说,云门的事业就是面对大海的进行式,“面对大海,艰困与机会都在这里面,只有去做了,才能改变这两者的比例。”云门的这个进行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命经验,也改善了台湾文化的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