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

(2009-01-14 21:07:48)
标签:

台湾

迪化街

年货

文化

分类: 行走台湾
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大红灯笼排排高挂,彩色纸条跨街缠绕,鲜艳的旗帜竖立摊头,香菇、干贝、木耳、乌鱼子、金针、鲍鱼、腊肉、鱿鱼干、海参、竹笙……熟悉的年货一溜溜摆开,热气腾腾的美食让人垂涎,一走进台湾著名的年货大街迪化街,一股浓浓的年味就扑面而来,再加上那万头攒动、人流不息的拥挤劲,让人在低温的寒冬感受到了民俗节庆蕴藏的热量。
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
农历新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除旧布新的意义,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大家都希望“牛”(扭)转乾坤迎来新春新气象。“办年货”作为欢庆农历年到来的重要传统习俗,包括台湾人在内的所有华人都很重视。可不是,台北市已以“迎财神?好运连年”为主题,将合迪化商圈、后车站商圈、台北地下街、华阴街、宁夏路夜市等具有人文深度和传统特色的街区,串连成“2009台北年货大街”。1月9日年货街开街的当日,台北怀旧广场还举办了隆重的点灯仪式。
这里的民众告诉记者,“点灯”这一过年传统民俗所点的有光明灯、文昌灯、财神灯、药师灯、姻缘灯等,点灯不仅有实质的目的性,更有其象征的意义。当明灯将年货大街从黑暗引渡到光明,大家都相信来年“好,还会更好!” 传统中国年就在万盏华灯中拉开了序幕。
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
“要想体会过年的气氛,大稻埕的迪化街不能不逛,那是台北现存最完整、也最具历史意义的老街。”刚来台北不久,这里的朋友就报告给我这个讯息。据了解,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有一个叫林蓝田的商人在迪化街创立了第一家店铺,随后来自泉州、同安的商人也跟着在附近一家一家兴建商铺,可以说迪化街也是福建人云集的商街。屈指算来,迪化街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其面貌与百年前几无差别,许多店铺仍是清代闽南式样的建筑,屋檐向前伸出、用廊柱支撑形成长廊,以便于摆放货物,当地人称之为“亭仔脚”,也就是泉州等闽南古城习见的骑楼。
迪化街从霞海城隍庙到民生西路是药材行云集的南街;民生西路到归绥街称为中街,主要批发零售南北货;归绥街到台北大桥称为北街,多是五谷杂粮店。且不说这里卖的货品与我们福建的很相似,身边处处响起的“台语”也是我们熟悉的闽南话,挤在这样的人流里,逛在闽南式的骑楼里,让人恍然忘记自己是身在台北,以为是在老家为过年大采购呢。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
两位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也来年货街看热闹了,他们在花花绿绿的糖果铺前流连不已,叽叽喳喳的童言稚语让店铺更显旺气,原来老师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体会什么叫做“中国年”。时近中午,许多买年货的人都涌到慈圣宫前的小吃巷里吃午餐,只见香火鼎盛的宫前广场上,四株华盖铺张、髯须拂地的大榕树下摆了很多餐桌,大家热腾腾地吃着各色小吃,这情景似曾相识,我心中猛然蹦出一个词来,真是“太福建了”。
驻台笔记之十五:迪化街挤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