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端午节粽子休闲 |
分类: 似水流年 |
离端午节还有半个多月时,就见市场边上有小贩推出一车绿油油的箬叶在卖,生意颇为红火。手痒痒,想是不是也买一叠回去,先包些粽子过过瘾?作为一名粽子爱好者,吃粽子为我所乐,包粽子更为我所乐,因为那包粽子的过程有着与忙年相似的喜庆和趣味。但包粽子需要闲情,那阵子事多,一忙就耽搁了。前天傍晚回家,见母亲正在厨房里包粽子,方知端午节不日将至,于是再度手痒痒,就和母亲一起包了起来。
少时的记忆中,端午节是老家很隆重的一个节。晨起,外婆已用蛋草(老家的叫法)煮好了一锅的黄蛋,给我们小孩子一人分上一个,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真是让人喜悦激动的时刻,把黄色的蛋捧在手心里细细地瞧,想它怎么就会变成黄色?真是又漂亮又神秘,黄蛋只用来观赏,不舍得把它快快吃掉。母亲用彩色棉线为我们编织出小网兜,黄蛋就装进网兜挂在胸前的纽扣上作装饰,如果得到的蛋多,可以挂成长长的一串提在手上在小伙伴们跟前炫耀,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端午节这天必不可少的仪式是用“五味草”洗浴,母亲用只大锅把“五味草”慢慢熬,熬出好闻的草香,然后倒进大澡盆兑些水,给我们细心地洗。那时家里没有专用的淋浴房,洗澡的地点就在用艾草熏过的卧室,洗澡的时间多选在中午,只见阳光透过头顶上那片长方形的天窗投射到澡盆中,微尘在光柱里翻腾旋舞,而澡盆里蒸腾的水汽也在这光柱里变得有形可触,水汽、微尘中草香氤氲,那味道闻起来又温暖又舒适。母亲说,只有用“五味草”洗过澡,才算真正踏入了端午节。用“五味草”熬的水洗浴,不仅洗得干净,还可以去邪防病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当然乐意将自己洗得香喷喷的,更何况洗完澡就可以穿上新的夏装。那时候,小孩子们一般只在春节和端午节有机会各得到一冬一夏两套新衣,单凭这,端午节就不能不让人心生期待,不能不让人兴高采烈。
当然,端午节最吸引人的还是吃粽子,在童年的眼中,三角尖尖的粽子是很神秘很诱人很高级的食物,可惜那时母亲还不会包粽子,邻居家忙忙碌碌地包粽子让我好生羡慕,觉得人家那样才叫过节。邻居有一位昵称“珠九”的姑娘,白面纤腰,心灵手巧,特别擅长包粽子。只见她拈起一片箬叶旋成漏斗状,一只手麻利地往里头勺米和配料,另一只手熟练地将填料颠实,然后用左手大拇子一捏一按,两手翻飞,几乎看不清她是怎么包怎么扎的,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到了眼前,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感觉就像一次精彩的魔术表演,那如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让我看呆了。
我们老家包粽子最独特也最难学的缠扎,粽子的每个三角面都要用咸草绕出三角形的图案,若非反复练习很容易将自己绕晕,怎么也没法把粽子捆得结实漂亮。而“珠九”包粽子捆扎的功夫自是一流,从她手中出来的粽子煮熟后,粒粒糯米都紧密地粘合,咬起来又香又Q又弹,好吃极了。于是不会包粽子的邻居就纷纷请珠九帮忙包,她全都乐呵呵地应承下来。端午节前夕,我们总能看到这位梳着油黑麻花辫的姑娘长久地坐在老屋的门前,微微颌首,神定气闲,纤长灵巧的手指间一个个漂亮的绿粽子源源而出,那优雅不亚于弹奏一支美妙的钢琴曲。
因为这道美丽的风景给我的印象太深,学包粽子就成了我的夙愿。当我终于学会时,吃粽子已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只要你想吃,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超市的大冰箱里永远有速冻的嘉兴粽,闽南的小吃店里肉粽是从不退休的当家主角,到了端午节,涌上市场的粽子更是数不胜数,口味繁多,你根本用不着自己动手包,就可以品尝到现成的美味。
可是端午节如果不包粽子在我看来就不像过端午节,就像我母亲认为如果不用“五味草”沐浴就不叫过端午节一样。民俗中特定的仪式、规程让庸常的生活端庄了起来,热闹了起来,有了高潮,有了美感,有了趣味。沉浸于包粽子的过程,每个动作都濡染了细水长流的丰足安宁,那种生活的耐心,那份成就感,让人很享受,就在那专注的包与扎中,我们认真地过着日子,日子认真地过着我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