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永不放手

(2008-05-18 21:44:14)
标签:

地震

汶川

分类: 似水流年

我们永不放手

我们永不放手

我们永不放手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则短信已随着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在电视上播出了好几次,下午再次看到,晚上又在“爱的奉献”晚会上再次读到,仍忍不住落泪。

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一位已经身亡的女子,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正是这个形如跪拜礼的姿式搭成了一个安全的窝,让她身下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得以存活。当医护人员抱起这个幸存儿时,他毫发无损安然酣睡,他无从知道他的母亲如何在绝望的深渊中舍命为他撑起生的希望,但他长大后一定会读到母亲在手机上留下的话,读懂那份爱的深重。

不敢想象这位母亲在弥留之际内心的苦痛,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一位母亲最大的恐惧悲伤不是自己命之将绝,而是怀里的孩子命悬一线,哪怕有一点活命的机会,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让给孩子,哪怕有一线活命的可能,她都会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匍匐跪地、用脊背承住重物不让它们压到自己的宝贝,这姿式是母亲护雏的本能姿式。

不敢想象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灾区地底下还掩埋着多少这样的故事,6天过去了,那些悲、痛、爱,也许从此湮没,永难昭揭,被撕裂了的土地痛不欲生。而仍然活着的人,又如何逃脱得了心痛、心碎?这些日子,太多悲伤的事、感人的事,让眼睛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可沉溺于伤痛于事无补,大灾大难面前更需要的是坚强,行动!“我能做些什么?”这是盘桓在大家心里的念头。

然而正如壶山野客在博客里所说:“这几天,发现自己特别无用。如果我是训练有素的施救人员,如果我是外科医生,如果我是筑路工人,如果我是电力工程师,也许我有机会去灾区。如果我年轻一点,强健一点,也许我会跟着去灾区当志愿者,哪怕只是从废墟里拖出一名伤者,哪怕只是包扎一处滴血流脓的伤口,哪怕只是在灾区重竖起一根电线杆,重铺上一块路基石。然而,这些我都不行……”也曾向团省委的志愿者中心咨询过,当对方说需要的是医务工作者,并问我具备什么技能时,我无言以对,“我能做什么?!”那一刻,无一技之长的我真是沮丧,惭愧。除了捐一点钱,这点钱杯水车薪;除了在博客里说些话,这些话苍白无力,眼下的我还什么都做不了。

做不了什么实事,可有些思虑在心里挥之不去。

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赈灾善款正源源不断地流向灾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灾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相信有党中央的关怀,有八方爱心支援,有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必将会在废墟上崛起。可是,那些失去了亲人的人们,尤其是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他们心灵的伤痛如何修复?在巨震中受伤的十多万百姓,他们的余生还有多少艰难的路要走?伤痕累累的灾区面临太多的困难、问题,焕发新生是个长期的艰巨工程,遭受重创的灾民们身心需要长期的救助。而理智地说,抗震救灾的高潮不可能永远持续。

高潮不可能永远持续,但灾区的一切永远不能忘记。

我想,我们对灾区的关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明天,明年……我们对灾区的牵挂和援助仍会是这么真挚、执着,只要需要,我们随时会义无反顾地向那片土地飞奔而去,灾区的兄弟姐妹,我们陪着你们一直一起往前走,永不放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