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山寻宝记

(2007-05-18 23:14:26)
标签:

寿山石

休闲

寻宝

分类: 路上风景
寿山寻宝记中国寿山石馆
 
寿山寻宝记
寿山溪
 
寿山寻宝记
看看有啥宝贝
 
寿山寻宝记
产寿山石的山
寿山寻宝记
芒草萋萋的中坂
 

周末,在福州近郊既可游山玩水又可觅奇寻宝地方当属寿山了。寿山其实不是山,而只是个村名,村中峰峦连绵起伏,有旗山、高山和金狮公诸山,却找不到一座名为“寿山”的山峰。“山以石显,石以山名”,寿山之所以扬名海内外,概因当地所产的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寿山石”。有人说,若得闲暇在寿山的宝石溪一带细细寻觅,定能捡到一两块值得把玩的寿山石。

带着寻宝的愿望,前往寿山的旅行就变得格外新奇了。时令已过冬至,冷冽的风把天上的云吹得干干净净,天空水洗过一般透明湛蓝,洒在榕树上的阳光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明朗。车出福州城往北,经国家森林公园一直钻到岭头,从岭头的长箕岭向东可抵达石牌村,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门人、女婿黄榦就葬于村中的“江南竹”山坳。在石牌村瑞峰之麓,有千年古刹林阳寺。从岭头往北,远眺九峰、芙蓉诸峰,气势非凡。然而这盘山之路蜿蜒曲折,颠晃得人无心领略远处的风景,可到了上、下寮,山路忽然变平坦了,茵茵绿草在两旁迎候,潺潺水声忽远忽近,鸟道盘空,山山相续,这正应了黄榦的《纪行》:“大溪章溪溪水清,上寮下寮山路平。三山几立相犄角,百里连亘如长城。”再行约五公里,便到了寿山村。

村口有一片名为“寺坪”的平地,是当年名盛一时的寿山广应院遗址。据说这座建于唐光启三年的寺庙于明末毁于一场大火,藏在寺内的大量寿山石在寺废后埋藏土中,后人偶有挖得,称之为“寺坪石”。一听此处有寿山石,大伙顿时兴致倍增,不顾天寒,下车俯身围着地上的碎石堆寻找起来。“看看,我这块不错吧。”“哈,这块有点像芙蓉。”……带路的藏石家方老师看到大家如此忙碌,不禁笑道:“这里不是捡石头的地方,想找宝贝还是到前面的宝石溪吧。”

车又前行数百米,一棵高大的柳杉撞进我们的视野,这儿就是赫赫有名的寿山石文化村。到了文化村,不能不参观中国寿山石馆,这是一座典雅庄重富有东方特色的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馆前,四十亩园林式广场浩浩荡荡铺展开来,玉带般的寿山溪从当中逶迤而过。正前方,高山、坑头山、都成坑三座盛产寿山石的名山比肩而立,蔚为壮观。

“这块田黄这么大啊!”“荔枝冻石好漂亮!”“艾叶原来是这样的”,在寿山石馆,我们充分领略了寿山石文化的博大精深,琳琅满目、温润可人的寿山石展品让人玩味不已。

到了寿山,自然要看看那些曾掘出寿山石的矿洞。车沿着崎岖山道一路颠颇,山风凛利,空气清新,南方的冬天,满山的树与草依然翠绿养眼。峰回路转,一个明朝时开采的水坑矿洞忽然出现在眼前,洞口狭小,仅容一人进出,洞内朝下呈八十度角倾斜,我们往洞口走了几步,探身一望,只见里头一片漆黑,再也不敢前进。这样的矿洞,古人是如何进去一锄一锄地掘出宝藏的呢?想想石农们的艰辛,越发感到寿山石的珍贵。

从水坑下来,就是盛产田黄的宝石溪,宝石溪分上坂、中坂、下坂。据说中坂的田黄石质最好,“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多么富有诱惑力。上坂,清清溪流濯洗着一块块大岩石,青苔在水里如鱼般活泼游动,溪底碎石历历可数。大家的目光一致向下,盯着溪流、溪边的石滩,盯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注意哦,说不定就能找到田黄。”有人开玩笑说。虽然没有谁真的相信在这里会寻到田黄那般金贵的宝物,可是探宝这颇富神秘感的行为却让人兴奋不已。“这块石头摸起来很脂润啊,寿山石就是这样。”“看看我捡的这块,挺通透的。”有人将一块小小的石头对着阳光迷起眼看了又看,爱不释手。“这块不错,材大,回去说不定可以锯个方章。”“哇,这块是黄色的,是不是田黄啊,就是裂得太厉害了!”“看看,这块像不像牛角冻?”大伙儿边捡拾边交流,不时为一个新发现而惊呼。不远处,一片白白的芒草在寒风里摇曳,掩映着中坂那块被历代寻宝者翻寻过无数遍的田地,显得既凄凉又有几分诗意。此时此刻,所有忧愁烦恼都随烟云而散,随时可能出现的奇迹将我们的心牢牢牵系。

走出中坂的田地,走上村路,迎接我们的又是几棵高大的柳杉,裤子脏子,鞋脏了,手脏了,但每个人包里都多出了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这产于寿山的石头,记载了我们探索与发现的种种乐趣,所以每一块都堪称珍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