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艺人事 |
朱自清曾把荷塘月色的光与影所形成的和谐旋律喻为梵阿铃(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瑟夫·维克斯堡在《小提琴的荣光》中说:“小提琴其形体,是巴洛克艺术的天赐神品。它那隆起的曲线,使人联想起天使和巴洛克雕刻中圣人的形态。”的确,小提琴无论其音其形都是美妙绝伦的。也许由于小提琴的形体过于精美,孤陋寡闻如我,原来一直以为它必定由某种特殊的机器制造,而不可能纯出于手工,直到这个冬天认识了提琴制作家徐申养,这种误解才被修正。
在徐申养家的客厅橱柜里,悬挂着一排他亲手制作的小提琴,它们无一不是琴面光洁、曲线玲珑、油漆锃亮,呈现出华贵的气质。轻轻摩挲它们,我不相信地一再惊叹:“这些琴都是用手做出来的?”徐申养笑着让我参观他的书房兼作坊,那里面有做了一半的琴面板、侧板,背板、琴脖……还有电烙铁等工具,他拿出一块铁片作示范:“喏,这琴面就是这样一点点刮出来的……”制作一把优质提琴,从选材、开料到拼合、油漆等,要经过多道程序,历经四五个月的工期,是个繁复精细的工程。就是靠着那些很普通的工具和一双巧手,1993年,徐申养做出了获联邦德国第二届“密腾沃尔特”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优秀制作奖、世界总排名第11位的小提琴,在全球参赛华人中夺得最高分;1996年参加美国提琴协会举办的第12届国际小提琴制作比赛,他的琴又荣获优秀工艺奖。
徐申养说他从小就喜欢物理,痴迷于手工制作。八九岁的男孩总是好奇又好动,这时节最吸引徐申养的是工厂的各种废料、边角料,他拿它们做航模、做电动机、做矿石收音机……让同学们啧啧称羡。徐申养14岁那年小姨要结婚,此时他已随父母从上海来到南平,利用山区的木材,他为小姨打制了一套家具,这套一直用到今天的家具让人难以相信它系一个小小少年所为。
痴迷手工的同时徐申养还热爱音乐,音乐给了他另一个世外桃源。也是14岁,1967年,母亲做了一件在他们七口之家里显得颇为奢侈的事——花21元钱托上海亲戚为徐申养买了一把练习用的小提琴,徐申养的音乐生涯正式开始了。6年后,徐申养从一名姓陆的上海师傅那里学到了提琴制作的手艺,他利用南平当地的土松木,耗时一个多月,做出他此生的第一把贝斯(低音提琴)。用这把自制的贝斯,他在松溪县的某文艺团体演奏了一年多,养活了自己;恢复高考后,他又用这把自制的贝斯考上了福建艺术学校;还是这把贝斯,徐申养的一个朋友用它考上了福建师大艺术系。
从这把富有传奇色彩的贝斯开始,徐申养与提琴制作结缘了。1982年艺校毕业,他即进入福建省交响乐团,担任低音提琴首席。1992年至1993年,乐团送他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提琴制作,师从华天礽教授。
如果徐申养不是那么喜欢手工制作,不是那么喜欢音乐,那么,他有没可能走上提琴制作的道路?人生、命运不能假设。该是天地造化,这两个特长刚好就集中在徐申养一个人身上,于是福建诞生了一个优秀的提琴制作师。对徐申养来说,不管是拉琴还是制琴,都是令人愉悦的艺术创作。
一个人的兴趣最终能成为职业,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热爱,徐申养钻研起提琴制作技术来自是孜孜不倦,乐在其中。他家的阳台上常年挂着几块特殊的木板,那是从德国进口用来做琴板的枫木,挂在那儿是为了风干。“从理论上说,一块木板要完全风干需要100年以上,但一般说来自然风干20年以上的木板就很不错了……制作提琴侧板、背板,最好用优质枫木,枫木质地坚硬又易振动,能起策应作用。面板在提琴中起共鸣的主体作用,要用强度好、重量轻、传声性能优良的云杉来制作……”说起提琴的选料,徐申养如数家珍。“从物理学上说,要想做出一把好提琴就一定得找出最佳的受力与振动这对矛盾的焦点……在提琴制作中,油漆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历经十几年的实践,徐申养在提琴制作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现在是美国提琴协会国际会员、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理事。
除了交响乐团的演出外,徐申养现在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制琴和修琴。在徐申养家的客厅里,一个贴着英文标签的大箱子颇为引人注目,那里面装着刚刚从美国邮寄来请徐申养修理的数把提琴,其中不乏世界名琴。他拿出一把1743年出品、价值20多万美元的意大利古琴说,这把琴在他手上已修理了数月,修理古琴与制作新琴有着不同的技巧,其难度往往是空前的。徐申养每天要制琴与修琴近8个小时,在这精细活中不断挑战自己的技术与耐心。
如果说成功需要理由,那么徐申养的主要理由就是不同凡响的技术与耐心,与这份技术与耐心相伴的,是创造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