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教师劫》(第三版)第二十八章

(2016-12-19 10:46:29)
标签:

长篇小说

语文

教师

分类: 心情文字

第二十八章  送考

六月三号这天,答疑结束。学生回家调整三天。住宿生也都回家了。高三的两个楼层彻底安静下来了。

高三老师不能离校,但也不必留守在办公室。他们可以待在家里,如果还有学生需要答疑解惑,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和学生取得联系。

悟德中学的学生有两个考点,一个在本校,一个在正德中学。

送考的老师被分为两队。悟德中学这边有赵建文、尹老师和夏老师,赵建文算是队长。其他科目的部分老师也和语文组一样被拆开,一部分在这里,一部分去正德中学。

所有老师都被事先告知,送考那天,一定要穿一件红色的上衣。赵建文明白,红色意味着胜利,给走向考场的学生先讨个好彩头。

赵建文翻遍了衣柜,也没找到合适的。赵建文红色的上衣很少,仅有的两件,式样也过时了,颜色也发暗了。

倪湘桃说道:反正你以后也要经常穿的,我出去买两件。

赵建文笑道:你怎么知道我会经常穿?

倪湘桃笑道:我是你老婆,还不了解你?下一年,你肯定还想留在高三吧?

赵建文笑而不答,只是嘱咐倪湘桃买衣服的时候至少买两件。

虽说眼前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但赵建文有强烈的预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他留在高三的可能性很大。一是他相信十一班的高考语文成绩应该会令他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相对其他年级来说,在高三累是累了点,但也没有太多杂七杂八的事。更何况,这些所谓的辛苦在赵建文看来,根本就不算个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三年级老师的工资明显要高于其他年级。

赵建文唯一惦念的就是这份答卷是否能更圆满一些。他非常希望今年的状元落在他十一班的某位学生头上,但就这点来说,连十一班的班主任洪老师也并不敢打包票。

这样的期待伴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让赵建文感到一丝丝累积起来的不安。

 

五号晚上六点多钟的时候,有人来敲赵建文家的门。赵建文拉开门一看,敲门的是吴老师。吴老师看到赵建文,先说了声“谢天谢地”,接着便嘱咐赵建文在家里待命,过一会儿会叫他到办公室去一趟,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她让赵建文等她的电话。

赵建文忙问什么事,吴老师只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便急匆匆地走了。

赵建文满心狐疑,却也只好等在家里。

一直到晚上将近八点钟的时候,赵建文终于接到了吴老师的电话。赵建文边听电话,便赶往高中楼。

在吴老师的办公室里,赵建文看到了张骁和他的妈妈。

一见到赵建文,张骁妈妈立刻起身对赵建文表示感谢和歉意。但不论是言语还是表情,赵建文都解读到了其中深切的焦虑。

张骁也跟着站起来。他好像好几天没洗脸也没睡觉了,头发乱糟糟的,双眼红红的,身形并没有瘦削下去,但并不挺拔,摇摇晃晃的。他向赵建文点了一下头,马上又坐下了,双手放进头发里,使劲地抓挠着。

赵建文坐下来,问张骁妈妈出了什么事情。从张骁妈妈颤颤巍巍的话语里,赵建文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回家之后,张骁的状态越来越糟糕。虽说他在家里依然按照平日学校的课表安排每天的复习,但无论是哪一节课,张骁都表现出明显的浮躁和慌张。尤其是语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背诵古诗文和文学常识。他自己也清楚,光做这些事远远不够的,但除了这些,他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张骁妈妈要张骁看看之前年级里那些优秀的范文,张骁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张骁妈妈让张骁自己写一篇练练笔,张骁想了半个小时,也不能动笔写下一个字。最后,张骁满脸是泪,向张骁妈妈说道:妈妈,我完了。

这样的话让张骁妈妈听起来心惊肉跳。她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求助于各科老师。

吴老师在一旁补充道: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来给张骁做了疏导,现在就剩语文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赵建文要张骁妈妈和吴老师在这里等一下,他要把张骁带到自己的办公室,单独和张骁聊上几句。

听到这话,张骁妈妈和吴老师都赶紧点了点头,似乎都已放下了一半的心。

来到办公室,赵建文让张骁坐下。他问张骁,他在作文上最担心什么。张骁说道:我最担心自己准备的素材用不上。赵建文又问道:如果有这样一个素材,一个科学家屡败屡战,最终在科研上取得重大突破,你面对一个名为《创新》的题目,你怎么用?张骁想了想,说道:我就说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创新,他就是为创新而生的,这您以前不是教过我们吗?赵建文点点头,又问道:如果是面对一个名为《味道》的题目,还有这个素材,你怎么用?张骁惶惑道:根本不挨着啊,没法用啊。赵建文说道:如果文章一开篇你就先强调他最喜欢实验室里某种制剂的味道呢?似乎是被一句道破了天机,张骁的表情一下子变得灿烂起来。他惊呼道:是啊,这不就转过来了吗?不过,仅仅过了几秒钟,张骁脸上的灿烂马上又转回到阴郁,他说道:老师,一到您这里来,我就什么都明白,可我自己面对考题的时候,我就一筹莫展,怎么办啊。

张骁又要伸手去抓头发,赵建文抓住他的手,问道:你愿意不愿意再相信老师一次?张骁的眼泪都快出来了,说道:我当然愿意了。赵建文说道:那你先和你妈妈回家,我回家之后整理点东西,然后发到你邮箱里。剩下的时间里,你抽空把我发给你的东西多看看,能背就背下来。张骁问是什么东西,赵建文答道:平时你们写作文的时候,我自己也练练笔。我把我认为写得不错的一些开头整理一下,挑好的给你。你收到之后马上转存,把邮件彻底删除。这些东西,我只给了你一个人。

此话一出,张骁差点双膝一软跪在地上,连连对赵建文表示感谢。赵建文微笑着用手指了指楼上,张骁点点头。

二人回到了吴老师的办公室。看到张骁喜笑颜开的样子,张骁妈妈的表情也立刻多云转晴。她相信儿子一定是淘到了秘籍,连忙感谢道:我就知道赵老师一定是有办法的,我们孩子最崇拜您了,现在连我也崇拜您了。

回家的路上,赵建文原本想和吴老师说点什么,最终还是忍住了。

回到家里,赵建文把事情经过讲给倪湘桃听,最后说道:我怎么觉得,这娘俩像是在演戏呢。倪湘桃说道:演戏不演戏的不要紧,你答应人家的事,赶紧给人家办了吧。

赵建文不再多说什么,他赶忙打开电脑,将刚才提到的内容分类整理了一下,发到了张骁的电脑里。

赵建文平日确实有此一好。他自己也经常写一些下水文,而且还是按照不同文体来写。赵建文相信,他的语言表达功夫跟学生比,尤其是开头,无论如何也是上乘的,肯定能带给阅卷人极好的第一印象。

只是刚才面对张骁的时候,赵建文曾有过瞬间的犹豫。他不太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这样做。

没过多久,赵建文收到了张骁发过来的短信。张骁告诉赵建文,邮件收到了,而且已经转存,且将原邮件彻底删除。他让赵建文放心,绝对不会外传。最后一句话是“谢谢我万分崇拜的赵老师”。

 

晚上,原以为自己已经经多见广的赵建文也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了。他怕打扰倪湘桃,便披了件衣服,一个人来到阳台上。

赵建文家的阳台对着操场,可以看到左侧的宿舍楼和右侧的高中楼。此时是夜里十点多钟,高中楼里已是漆黑一片,操场两边的路上,只有路灯强睁着眼;偶有一两个人走过。

赵建文忽地想起差不多一年以前,他就像现在这样,站在宿舍楼的一扇窗前,打量着夜色中的悟德中学。那时候,他感觉眼前的悟德中学是那么的陌生。如今,那种陌生感在赵建文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但他分明感到另外一种情绪相继而生,如鬼魅一般,从来没离开过他。

他说不清楚这种情绪到底该怎么形容,且源头来自于哪里。他甚至设想,如果今年他可以及时转正,如果他的学生今年的高考成绩着实显赫,这种情绪是不是会随之销声匿迹。

设想的结果令他悲哀,他感觉那种情绪就像一次手术之后留下的刀疤,即便是愈合得很好,那疤痕也不可能彻底消失。不仅赫然在目,而且注定要跟随他一辈子。

想到这里,赵建文长叹了一口气。他转回头看了看自己的这个家,他惊讶地发现,除了隔壁肯定已经酣眠的赵千仞,就连眼前的倪湘桃似乎都是陌生的了。

 

六月六号的夜里,一场大雨将整个京城冲洗得干干净净。虽说第二天早上是艳阳高照,却有凉风习习,带给人于夏天里难得一见的清爽。

七点钟的时候,已经有警察站在悟德中学的门口。挂着胸牌的工作人员同样站在这里,检查考生的证件,提醒家长到此止步。

大约七点半钟的时候,便开始有家长带着考生赶到这里。有的家长见时间尚早,便带着孩子四处转转;或者站在门口,打量着校园里面的景象。很明显,即便这些考生身着便装,也能一眼看出肯定不是悟德中学的学生。

悟德中学的学生不会来这么早。另外,学校有规定:悟德中学的考生必须穿校服。道理很简单,校服前胸后背上印着的“悟德中学”四个字足以对其他学校的考生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

有的考生急于进到考场里面。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一伸手,便把家长挡在了外面。家长们眼见得不能再多走一步,少不得对孩子再次叮嘱一番。不少考生把“放心吧”三个字喊得很大声,也许觉得这样既能鼓舞自己,又能安慰家长。有的考生先是在门前拍照留念,向家长伸出两根手指,做出胜利的手势,然后走进大门,如一去不复返的壮士,再不回头。留下家长站在门口,伸长了脖颈向里面张望。

门前的人越聚越多。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也赶来了。恰在此时,一个中年女子推着一副轮椅走到校门口。轮椅上坐着个男生。膝盖上放着一副拐杖,一条腿打着厚厚的石膏。见此情景,记者们立刻围拢过来,围着这对母子一阵狂拍。

到了门口,中年女子跟门口的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工作人员叫来一个保安,让这个保安推着这个男生走向考场。随着这个考生渐行渐远,记者们也散去了。这个考生的妈妈原本就不是焦点,瞬间便淹没在门前的人流里。

一阵鸣笛声越来越近,不多一会儿,一辆救护车停在了悟德中学的门口。家长们像是有所避讳似的,向四周退了几步,为救护车腾出了一块地方。

 

所有的人都等在门外,除了送考的老师们。

悟德中学作为考点之一,集中的主要是本校和正德中学的学生。

进得校门,道路两边,悟德中学的老师们站在北面的便道上,南边便道上集中的便是正德中学的老师。

悟德中学这边,除了送考的老师,还有几个往届的学生,都是当年的高考状元。所有师生都穿上了红色系的上衣。

正德中学老师们的着装则颜色不一,有红的,有灰的,有黄的。赵建文问身边的尹老师,为什么对面的服装颜色不统一。尹老师笑道:这您就不懂了吧。红色的寓意胜利,和咱们一样。灰的和黄的,寓意走向辉煌啊。赵建文恍然大悟。

一片灰黄当中,赵建文看到了向老师。两边的老师都来得很早,进来的考生寥寥无几。赵建文走到对面,和向老师打了个招呼,接着便问向老师知道不知道厉老师的消息,向老师摇了摇头。赵建文看了看周围的几个老师,笑道:还是你们的着装更有创意。向老师笑道:什么创意,不过都是幺蛾子。厉老师离开也好,着实是无聊得很。

赵建文又问怎么没见正德中学的学生穿校服。向老师说道:我们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呐。万一这些孩子穿着校服,被别的学生胁迫了怎么办?赵建文点头称是。

二人正说着话,门口有工作人员走过来,问今天送考的教师当中有没有一个姓厉的。赵建文跟工作人员走到门口,果然发现厉老师站在那里。赵建文跟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厉老师向里面走。

厉老师也穿上了一件红色的短袖上衣。那颜色红得很正,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赵建文笑道:这么红的上衣你也敢穿?你干脆裤子也穿红的算了。厉老师笑道:我是来送人的,又不是来杀人的,穿一身红干什么。

尹老师和夏老师老远便看见了厉老师,两个人冲过来,一人抢了厉老师一条胳膊,有说有笑地汇聚到了送考的人群当中。

厉老师望向对面,跟向老师那边点了点头,向老师也同样以微笑示意。

 

考生开始陆陆续续往里走。

学生进得校门,就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有的赶紧跑过来跟老师寒暄几句,不管老师说什么都频频地点头;有的如旁若无人一般,急急地向里面走,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也不想听到有任何人叫到自己的名字。

悟德中学的学生走进来,似乎更从容一些,也许是因为信心满满,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自己再熟悉不过,不少学生见到老师,如同见到久违了的亲人,大叫着跑过来,跟每个老师或击掌或拥抱,生怕自己漏掉了哪个老师,或是哪个老师漏掉了自己。

八点多钟的时候,蔡泱泱走过来了。他径直走向厉老师,要求和厉老师合个影,并要赵建文帮个忙。赵建文拿着蔡泱泱的手机,向旁边走了几步。蔡泱泱个子高一些,他站到厉老师后面,从后面抱住厉老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赵建文按下了快门,又把手机还给了蔡泱泱。蔡泱泱看了看照片,对赵建文表示感谢,便把手机交给了厉老师,自己扭头向考场走去了。

赵建文正要跟厉老师说点什么,忽听身后一声大喝,“仰天大笑进考场,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一声大喝惊得很多老师都扭头向校门口望去,原来是张骁正昂首阔步地向里面走来。

张骁妈妈和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大门外,那个男子朝张骁高举着拳头,张骁妈妈向里面高喊道:儿子,平常心,状元是你的,谁也夺不走!

赵建文认定那个中年男子一定是张骁的父亲。从模样上看,张骁简直就是那个中年男子一模一样的翻版。

所有的老师都和张骁击掌以示鼓励。只有厉老师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走到厉老师跟前的时候,张骁略微迟疑了一下。厉老师跨出一步,非常认真地抱住了他,还在他的后背上轻轻拍了几下。

很多考生都没有注意到那几位前状元的存在,只有张骁注意到了。他走到几位状元面前,先是向他们鞠了一躬,又和他们一一握了手,然后便又大踏步地,再次吟诵着刚才那两句话,迈着雄壮的步伐走向了考场。

看着张骁走远,赵建文走向大门口,张骁的父母还在那里。见赵建文走过来,张骁的父亲扭头向外走,只留下张骁母亲一人。

待赵建文走近,张骁母亲满脸歉意地说道:不好意思啊赵老师,我爱人见到老师就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您别在意。其实我们一家人都很崇拜您的。

赵建文并没有理会张骁的母亲说什么。他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交到张骁母亲手里,说这是自己写给张骁的一封信,并叮嘱考试结束之后再给张骁看。张骁母亲迟疑了一下,还是一边说着感谢一边把信封装到了手包里。

那个信封里有一张白纸,白纸包裹着的就是那张购物卡。

 

九点钟的时候,考试正式开始。校门口附近也随之安静下来了。多数家长已经散去,几个不肯离开的家长或者钻进车里,或者找个阴凉处,拿出一个小凳,撑起伞,坐在路边等着,熬着。

送考的老师们也开始往外走。赵建文邀请厉老师到他家里坐坐。厉老师倒是没推辞,跟着赵建文出了学校正门,拐了个弯儿,向南门的方向走。

到了家,赵建文请厉老师坐下之后,便忙着给厉老师泡茶。厉老师问嫂子和孩子怎么不在。赵建文说今天高考,其它年级都停课了,老婆带着孩子出去看电影去了。说着,赵建文从随身带着的包里拿了一件红上衣出来,说道:看看,就怕你耍脾气,还特意给你带上了一件呢。

厉老师笑道:要不说你是个好人呢。不过,我有那么个涩啊?

赵建文给厉老师倒上茶,慢悠悠地说道:也可以说是个涩,也可以说是不合时宜。有些事你心里清楚就行了,没必要对着干。

厉老师说道:有些事你也是清楚的,但如果你从来都是默不作声,谁都以为你是个好欺负的。

赵建文说道:你何必如此执拗呢。同样一个问题,你有你的角度,领导有领导的角度。你不能说领导的角度和你不一样就一定是领导有问题。更何况,领导的手里还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厉老师说道:有大权又如何?我承认我渺小,但我不会因此而卑微。其实人人都是渺小的对吗?为什么有了权力的人就可以驱使他人?没有权力的人就要甘心被他人驱使?如果这个人是为大家谋福利,那我赢粮而影从并竭尽我绵薄之力;如果这个人带着大家走到死路上去,难道我不仅要亦步亦趋,还要山呼万岁吗?

赵建文说道:事情没你说得那么严重。

厉老师说道:还不严重?你看看刚才那些前状元,除了刚才那一时刻他们有意义,之前之后,还不就是湮没于众生之中?蔡泱泱问过我一个问题,他问学校这么做是为了学生的将来还是为了学校自身的荣誉。我说,从上大学的角度讲,老师们确实是在为学生上更好的大学创造更多的机会,但如果这个机会是以牺牲学生将来更多的机会为代价呢?我就奇怪了,为什么连学生都明白的事情,我们却是这样的执迷不悟。

赵建文想起来了,这样的问题,好像蔡泱泱也问过他。

赵建文说道:这些话,你跟我说说也就罢了。再不要跟任何人提起了。

听赵建文如此说,厉老师笑了。他手里把玩着茶杯,不再言语。见赵建文也不再说话,厉老师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语有些过激了。过了一会儿,厉老师说道:我问你一个问题,假如一个孩子和一个大人都犯了错误,你是原谅孩子,还是原谅大人?

赵建文想了想,说道:我原谅大人,不原谅孩子。

厉老师问为什么,赵建文答道:不原谅孩子,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孩子的未来需要今天的修正。原谅大人,是因为大人的错误基本上难以更改,你不原谅也没办法。

厉老师笑道:恐怕这就是咱们俩最大的不同之处。我和你正相反。我原谅孩子,也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孩子有未来,也需要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我不原谅大人,因为我不想因为我的沉默而和某些人混为一谈。

赵建文问道:你不怕别人说你是个失败者吗?

厉老师说道:你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赵建文说道:老婆没了,工作没了,谁会相信你是成功者?

厉老师笑道:说我是失败者的人,就一定是成功者吗?也许不过是在不动脑子的情况下,默认了他人的标准呢?厉老师停顿了一下,又说道:你还记得上次之前有道作文题吗?关于维拉尼城的那个。赵建文点点头。厉老师接着说道: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中学就像是那个故事的结局?

赵建文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也是那个喝下毒液的人之一。

厉老师笑道:我没说啊,你自己说的。

赵建文沉吟了片刻,说道:我不能说你说的没道理。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我是个明知道什么是对的,却偏偏往错的方向走的人。可问题是,任何情况都是因人而异。你看你现在,完完全全一个独立的人,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可我呢,我有老婆,有孩子。老婆现在连一线教师都做不成了,天天过的都是一抬眼就能看到退休的日子。我儿子成绩很好,只有在这里上学才有可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家里的老人天天盼着我光耀门楣,我原来的同事有的倒恐怕是希望我带给他们坏消息。我没办法,我做事不能只考虑我自己。

厉老师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苦涩地笑着。

赵建文起身,拿了一包烟过来。两个人各自点上了一支烟,默不作声。

过了一会儿,赵建文问道:你工作没了,你现在吃什么喝什么?

厉老师笑道:这我倒不发愁。上次给你代课,那些家长愿意我继续教那些孩子,我倒不至于没饭吃。

赵建文点点头,把手里的烟头掐灭,说道:你中午在我这里吃饭吧。我爱人手艺挺好的。

厉老师说道:谢谢。过一会儿我先去把手机还给蔡泱泱。蔡泱泱的妈妈中午请和我她们娘俩一起吃饭,我就不过来了。

赵建文问道:你不去正德中学看看别的学生了吗?

厉老师说道:下午考完试之后我再去。

说罢,厉老师便起身告辞。赵建文也不说多什么,把厉老师送到了南门口。

看着厉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赵建文心头涌起夏老师所说的那种感觉,空落落的。

 

下午一点多钟,赵建文等人又赶到了正德中学门口。

楚晴柔是较早走进来的一个。她一进门就冲老师们边微笑边摇头,示意自己不想接受老师们的祝福和拥抱,自己一个人急匆匆地走进去了。

宋士豪甩着肩膀走进来,像是要找谁打架的样子。

两点多钟的时候,伊雅和郑远航一前一后进了校门。衣雅走到赵建文面前,笑眯眯地问道:老师,您不问我上午考得怎么样吗?

赵建文笑道:你能这么说,就不用我问了吧。

伊雅笑得摇头晃脑的。

郑远航叫了一声“二雅”,两个人向其他老师道过谢,便向考场走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