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化疗,我们接下来所有的这个前期的准备都最后要走到化疗这一步。要不要化疗,我有自己的一个考虑:首先,化疗它会把我身体里原来有的优质的好的血小板杀死,这是我不想看到的。(那我们就不做化疗);其二,化疗非常痛苦,周期也非常长;其三,化疗需要一大笔钱。我想是这样的:到时候,听听王伟光(医生)他怎么说,如果我们身上的钱和化疗前期的花费差不多的话,那我们可以试一下。如果一开始,它就是一笔过于高昂的费用,需要我们用卖房子的钱去支付化疗费,(它应该分期的,应该不是很贵),分期呢我想是这样的:它不是分6到8个周期吗,它每一个周期呢,都在一周左右。那次,王伟光医生已经有这个意思了,(若干块)。那我的理解是,你在一个周期里头,是要结完以后,才能走向第二个周期的。你比如说,已经出院了,不可能等到下一次完了再付,那这是多少呢?要一开始就要了解到,周期与周期之间是多少,是两个月一次呢,还是一个月一次。我认为呢,它是隔一个礼拜应该是(否则人受不了)一个礼拜做,一个礼拜歇(我今天在网上收一下,化疗一个周期多长时间)。
还有一个考虑是:我想打一个比方来说我的人生过程。比如,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观园,那必须等到长到一定的时候,你才能到园子里,它这个很有意思,就像《红楼梦》里面一样,小的时候,他们都并没有园子,是长到大概十来岁的时候,因为元妃要回来了,所以才建了一个园子。我一直认为它这个安排是有哲学意义的。也就是说,小孩子不太懂事,也无所谓到哪儿去看的。当然,小孩子也不可能离开父母独自到一个园子里。所以,从几个方面来说,他都要长到一定的时候。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人生是有一座漂亮的大观园的话,那么,如果一个人他只有十二三岁,或者十五六岁,甚至二十多岁,那么是要不顾一切的要去治的,因为这样呢,他才能活着,才能看到人生的精彩,而对于我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说,我已经看过人生最华丽的一段,接下来,你看我去年的预感对不对,都五月份了,中心一个电话都没有(不要想那些)。我是说,我今后就是活着,更多的时候也没什么事业,也就是活着而已。这对我前面的人生来说(事业可以重新开拓,非得要等到中心来),这个年龄,这个才华的限制,再想做其它,是不是很难。
当我已经走过了人生最华丽的一段岁月之后,一般艺人为什么要在中年的时候去自杀,因为他觉得黄金时间已经过了。实际上,前面的收入,前面的精彩,完全可以让他生活得无忧无虑,但有些艺人不愿意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自尽。这也说明了什么呢?就是人生的精彩,到了五十岁,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巅峰期已经过了。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今后的日子都只能是更多的习惯性的一种生活。前面曾经的辉煌也只能存在回忆里头了。你也能看到(胖),我最精彩的一段,非常巧,就是咱俩刚认识的时候,当时我39岁,一直到50岁,那么多人让我讲课,挣了那么多钱,这才有钱去买这些房子。走南闯北的,人家对我可真是,你看送了多少东西,又是钱又是东西。所以的话,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再让我去忍受化疗的那个痛苦,去卖房子延续后面的生命,我目前并不是说,我已经完全决定放弃,我是要在接下来的那一段时间里,好好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选择的。而不是说,为了活着而活着。再者说了,化疗,被专家们普遍认为,它只是在一个阶段里面,抑制了某些癌细胞,它是不能把已经侵入人体的癌细胞完完全全杀死的,治愈率所谓的50%,它的理解,我虽然没有看到太权威的人怎么说,但是,你上次打印的那个东西,它说得也挺有道理的,一般人都认为的50%,它就是多活5年到10年的,这就是50%了。这种做法对我来说,为了几年时间,我的想法目前比较倾向于,能用手头的钱维持初级治疗那就做一下,如果不能,我可能想选择一下尽可能地多吃一点自己想吃的东西,包括,住在我前面相对来说住得比较少的房子里,也就是嘉兴,我想尽量住在嘉兴,呆一段时间。(我们反正先听王伟光说,做上几个疗程以后,如果效果好的话,就继续治疗,哪怕卖房子的话。如果真正能治好,繁华过后,过一段云淡风轻的日子也蛮好的)。
胖呀!我有些事情呢,我给你说了以后,你是要记的,不是说我说完你听完就忘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不要给我提辞职的事情。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工作不好,你可以换一个工作。工作是一种精神寄托。我总觉得,你有了这个工作以后,你很明显地感到这个社会对你的需要。客户是不是给你一点小钱,这个本身并不重要,但你让这个自己的经历有了这样一种自信,你觉得客户对你的表现是满意或者基本满意的。因为如果完全不满意,谁会把钱往水里扔呢,不管是100块还是200块还是多少。所以,再者说,你说这个工作有多好,我说了很多遍了,你选择工作的范围,并不像有的人那么大。你也知道,所以,综合来看,这个工作目前最起码让我感到,我们下个月的开支心里是踏实的。如果没有了工作,那刷出来的卡或者买的那些东西,那心里就太紧张了。
实际上呢,胖!你呢,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如果真正选择了卖房子用若干个周期去做化疗的话,比如说,我卖的是松江的房子,把一些经常用的东西拿到南站来,其他东西堆到周庄去,这也是一个办法。南站房子如果一卖,你上班和我看病,也都成麻烦了。所以,尽管挺喜欢松江的,我们那个风景如画的房子,但是卖起来是底楼,还是不太好卖。因为人家如果愿意买那样的房子,现在全上海就有太多这样的房子可以选择,青浦、嘉定、奉贤都有不少这样的房子。所以呢,真是左右为难。还有,如果我现在就这样的走了,你这一生,都会记住我这个温和的、善良的、聪慧的、又对你非常关爱的大哥哥,如果真熬了几年,弄得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没有,不会的)弄得大家都觉得心烦意乱的。那它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有时候适当的选择走,可能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好得多。就像四十几岁,四十四岁,邓丽君就这样走了,全世界的华人都想着她。她如果成一个老太婆了,她不是44,而是88,还有谁能记得住她。上帝非常有意思,你看周旋去世的时候,大概只有38,还有很多光彩照人的大影星都是这样的:梅艳芳,张国荣。你有时间的话,千万看一下《胭脂扣》。这个故事看到最后你才明白,太绝了:当时,他俩呢都只有二十几岁,后来,如花给十二少说,咱们殉情,原因是十二少家坚决反对他们家这个大少爷去娶一个妓女。那么自杀的结果是如花真正的死了,而十二少后来被抢救过来了。还有一种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人家十二少家里才会尽力去抢救,而如花无依无靠的,谁愿意抢救她呢?结果十二少一直活了下来。这个戏里面呢,最后,如花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活在现实中的十二少。她得知她在年轻的时候,不是通过她的关系,帮十二少在小剧团里面找到了一个龙套的角色,后来十二少他家道败落了,他就靠在这个剧团里跑龙套跑了一辈子。跑了一辈子龙套,如花终于找到了都已经八十多岁还在跑龙套的十二少,如花过去问了很多人,人家都不知道,他跑了一辈子龙套,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如花终于见到了她梦里原先的那个潇洒倜傥的十二少,眼前那个八十多岁的糟老头正对着墙根的一棵树在撒尿。如花一看,这就是她想了半个世纪的十二少吗?如花带着深深地遗憾走了。
实际上,她如果没有在半个世纪后,重返人间寻找十二少的话,她的脑子里永远都是那个二十多岁的,漂亮的、潇洒的、富有的、善解人意的十二少。然而,她这半个世纪的回访,把她脑子里的,有关爱情,有关青春,有关浪漫,所有的人间美好的梦,彻彻底底地都击碎了。
实际上,这个故事讲得非常有意思,如花不可能在死了半个世纪后,去寻找她原先的爱情。那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就是我们现实中的太多的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选择了一个他自己认为天底下绝无仅有的爱人,而当走完整个人生的时候,看到原来那么喜欢的人,变成了一个老妪或者一个糟老头子,俗不可耐或者丑陋不堪的时候,他才明白,原来我们找到的每一个人,都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极普通极普通的一个人。上帝是让我们带着幻觉,去接受某个人,这才有了一对一对的日子。实际上,那全是上帝送给我们的一个一个的梦。
我那篇有关《胭脂扣》的文章,点击率高极了,在新浪,被收入纪念张国荣十周年五篇文章之一,在专题里面用彩色的页面,把我这篇文章放在其中。我非常高兴,我能这个我梦中的偶像做点小小的事情。
所以,与其弄到后来,我们俩谁看到谁都别扭,真还不如让自然选择一下,自然它让我走。我们当然不可能人为去怎么走,但这种自然选择,当你走完人生之后,你会发现,它不是很残酷的。残酷的是,后来,你发现我成了一个满脸黑斑,行如枯槁那样的老头子。你有没有注意,街上被什么东西稍微碰了一下,就倒在大马路上,去讹诈别人钱财的,几乎全是老头子和老太婆。所谓的长寿和所谓的生命的延长,有时候,并不全是优点。当我看到很多的老头,在养老院里,望眼欲穿的,呆呆地熬着日子的时候,我会想,相比他们来说,我妈虽然只活了58岁,但她是多么地幸福,因为一想起她,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深深深深地思念。所以,我不是喜欢生活在文学中,我觉得更多地是我对人生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我终于明白,我的人生还有另外一个惊喜,就是我越来越超脱,越来越高尚,越来越变得圣洁。实际上,像我这样很有天赋的人,我应该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不是法学而是神学才对。当时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听说,我觉得我的性格,我的人品,都非常适合在庙里头走完自己的人生。现在,这一切反过来一看,虽然晚了,但是,我觉得我的人生让我有了一个定位,让我有了一个指引。这样也挺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