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女导演李玉种植的《苹果》那香甜火热滋味的回味和《苹果》姑娘范冰冰日益光彩照人的欣赏,我又品尝了这对苹果园里的姐妹花再次联手耕耘后的新收获——《观音山》。
比起那些有着过于浓厚的复古癖、怀旧疾、打斗瘾和惊悚病的电影作品来说,我更喜欢看我所熟悉的这个社会环境里,我常见的人和事。现实生活可能没有那么离奇、没有那么紧张、没有那么凶狠、也没有那么遥远,但却更加平实、更加普通、更加亲切和更加自然。《观音山》在整体上就给我这样一种真实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的感觉,但却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现实社会的根本矛盾——现代人的情感迷惘和渴望。
影片中的两代人,又是一半对一半的男女两性各两人,每个人都有一段或多或少、或浅或深、活重活轻、或远或近的情感故事。
影片着重于现代年轻人的情感展示,因此四位主角中,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比例是3:1,唯一一位老年人,退休京剧演员常月琴,明着暗着的戏份加在一起并不少。这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女艺人,曾经有过舞台上众星捧月的时代;那时,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无论是友情还是热情,她都是丰满的、滋润的。可是,她也像她这个年龄的过气女艺人一样,人老珠黄之后面临着生活的孤寂和苍白:爱情成了遥远的回忆,亲情成了车祸的记忆,友情成了残缺的追忆,热情成了永远的思忆。她一直都没有活明白:不知道人生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不懂得在花容月貌褪色之后,还有洗尽铅华后的平常生活;不清楚儿女是父母的小鸟,长大了早晚都是要飞走的;不淡定生老病死原本就是人生舞台上最平常的游戏。于是,在风光无限地走过了人生的花好月圆之后,她迷失在了人生的秋霜冬雪之中;她的悲剧不是上帝的过错,而是她人生认识上的问题。
三个年轻人是这部影片的重点所在,因此,戏里特别编排了两男一女共同编织着青春的梦想和迷茫。男孩丁波的父亲是火车司机,他像太多中年男人一样,对续弦的小娇妻宠爱有加,而把结发的过世老妻淡淡地忘在了身后;丁波在没了娘之后也没了爹,爱情没来,亲情先走了。男孩肥皂倒是父母双全,可是,家里做着小面馆的小生意,嗜赌的父亲却要穷折腾,懦弱的肥皂还要不时忍受小流氓们的欺负;还好有仗义的干姐南风在关键时候的拔刀相助,亲情倒在了赌台上,友情成了他难得的慰藉。女孩南风更不容易,老父酗酒成性,而且喝醉了就打老妈撒酒疯,自己很喜欢帅哥丁波,又好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逐渐远离了的亲情和渴望已久却难以到来的爱情,成了她最大的纠结。
现代人越来越不愁吃也不愁穿了,但却越来越愁情感上的形单影只和无依无靠,那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在现代人情海茫茫苦求舟的时候,又在哪里呢?在观音山上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