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42)

(2008-08-02 11:14:59)
标签:

海涌日记

杂谈

分类: 海涌日记

1980年2月10日 星期日
    今天早上,我去上学,走到校门口,吴小芳在那里等我。她见到我,递给我一张纸条,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我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
    这次统考后,我原以为自己在数理化方面还算凑和,也许可以和你们在一起做些难度较大的综合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才发觉,我比你们差得多:你俩做了五道题,我才做了二道。我心里非常焦急,同时也很惭愧,原来我是如此之差!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既然我的数理化水平,根本不能同你们相比,就不应该耽误你们宝贵的学习时间;马上要面临高考了,时间紧迫。所以,我反复考虑,还是决定我们就不要在一起学习了吧。昨天,你说让我想想,我们三人在一起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没有必要了,即使你们俩都给我讲解,我的学习成绩又能有多大的提高呢?到考场上,总不能让别人再帮助我吧?我在数理化方面太差,和你俩相比,不是差一点而是差得很远。我们的学习小组就到此为止吧!请原谅我,另外,请你转告一下卓放。
    午饭后,父亲在给姐姐洗裤子。由于上次洗衣服,爸嫌姐姐一件衣服只穿了两天就要洗,骂了她;今天,姐姐看到爸又在为她洗衣服了,就说:“谁让你洗了,我自己又不是没有手。”爸听姐姐这样说,气得浑身发抖,大骂起来。妈不但不说姐姐讲话太冲,还责怪爸不该给姐姐洗衣服。有好几次,爸在说姐姐的时候,妈都护着姐姐。
    我现在才体会到,家人不和睦,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多么地大!我非常羡慕卓放家那样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父母都是大学生,家里人很少有闲话的,平常各人干各人的事情,幼子尊重长子,孩子尊重父母。
    我经常听父母讲他们的家史,我想:能不能从我父母家族的故事说起,写一部小说呢?

1980年2月11日 星期一
    今天下午,上完一节政治课后,我们这个应届毕业的高考尖子班就放寒假了。放学后,我和卓放、宣捷、高山,又去厂里打乒乓球了。虽说是那种粗糙的混凝土板乒乓球台,和用砖块垒起的挡网,我们还是打得特别起劲!
    我从小学起,就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国棉五厂小学校的院子里去打乒乓球。还有时候,我们在教室里,把课桌对起来打乒乓。我们班主任钱老师不管在文艺还是体育方面,都对我们很支持,她有时候和我们一起打乒乓。那时候,我和同学杨农经常在一起玩,他的体育特别好,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上,他每个项目都拿得起来;这让我非常地佩服他,我还经常把家里做得好吃的东西,比如鸡蛋韭菜合子,拿去给他吃。

1980年2月12日 星期二
    今天吃过午饭,我又和宣捷、严翔一起去打乒乓球了。我们想到厂里面去打球,可门卫不让我们进去,我们就翻墙进去了;到里面一看,乒乓球台已经让别人占了。我们再去五厂小学校,一直打到下午四点班才回家。
    我开始学打乒乓球的时候,球拍是向别人借的:有时借的是光板球拍,有时借的是只有内胶皮的球拍。后来,我听杨农说,反粘胶的拍子特别好用;我就给妈说,要妈给我买一块反粘胶的球拍。一天,妈下了早班,专门赶到纺织城商场去,给我买了一块墨绿色胶皮的反粘胶球拍,我高兴极了!姐姐把这拍子拿到班里去,让她们班的田湘玲同学在我的球拍把上编上了塑料辫绳;可这样以来,手握拍子的时候就不自然了,我又把塑料辫绳拆了下来。后来,妈又给我买了一只大红色胶皮的正胶乒乓球拍。
   
1980年2月13日 星期三
    今天下午,我在延河厂影院看了部新电影,喜剧故事片《小字辈》。主要演员有迟志强和王伟平等。我觉得迟志强特别有魅力,举手投足,说和笑,都那么招人喜欢;看完电影以后,我总也忘不了他。

1980年2月14日 星期四
    我在家里看了一上午书;下午,我和严翔、余伟龙、潘朝明一起去我们小区的大操场打篮球。

1980年2月15日 星期五
    今天是大年三十,父母在家里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我还是上午看看书,下午打打球。
    这段时间,杂志越来越丰富多采了。记得在文革期间,可以看到的报刊非常少。我们班主任钱老师,让她在上海的亲戚给她寄来了几份《红小兵》报和《红小兵》连环画杂志,她拿到班里来,读给我们听,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我也让妈妈写信给上海的三姨,让她也给我订了《红小兵》报纸和杂志;三姨平时很忙,只是在积了一堆的《红小兵》报纸杂志后,才寄过来一次。尽管并不当时,我还是觉得好看极了!
    现在,我和严翔、潘朝明都很喜欢买杂志,我们三人各自买了杂志后,互相交换着看。我们现在经常买的杂志有:《雨花》、《北京文艺》、《大众电影》、《人民文学》、《东海》、《鸭绿江》、《广州文艺》、《作品》等。基本上是碰到了这些新杂志,就买一本。纺织城商业区的中心邮局旁边,有一个专卖报刊的小屋,一有新杂志来,就排上了长队。我们最喜欢看反映文革时期生活的小说了,印象深刻的有:《作品》中的《我应该怎么办?》;《鸭绿江》中的《大海作证》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