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涌时评:诺贝尔奖拷问中国教育的成败

(2007-10-09 14:10:33)
标签:

教育杂谈

海涌时评

诺贝尔奖

 

新民网文摘: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原文:http://news.xmnext.com/world/bolan/2007/10/08/917755.html

      中新网10月8日电 北京时间8日下午5点半,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R-卡佩奇(Mario R.Capecchiand )、奥利弗-史密斯(Oliver Smithies )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 Martin J. Evans)获得此奖项。


评:中国人何时才能问鼎诺贝尔奖?

    我们中国人正在不断地取得我们没有取得过的东西。比如,争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和世博会的举办权等等。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也有两大遗憾,一是中国人,还从来没有获得过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诺贝尔奖;二是中国人从来没有获得过电影艺术领域的最高奖-奥斯卡奖。
    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的成就,为什么一定要用外国人设立的奖来作为衡量标准呢?不得那些外国奖,并不说明我们的水平低。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努力地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上述两项外国奖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认识标准,虽然设在某一个国家中,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国际影响,它们已经成了某一领域世界公认的最高奖了。我们暂时没有得,当然不能完全否定我们的成就,但是,如能得到这些世界公认的大奖,对于提升我们的国际威望和国际评价,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开放的中国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应当力争这些国际含金量很高的大奖。
    但是,很遗憾,目前没有中国人获得过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这和我们诞生大师的机制有关。我们国家的大学教育,从招生到培养,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招生偏面强调刻板的知识记忆;培养则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学术造诣。因此,我们要想获得诺贝尔奖,就必须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深刻地变革。少一些空洞无用的课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实践能力,让师生从刻板的课堂教育走向严谨务实的治学之路。没有科学精神,何谈科学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