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原文摘:郭敬明入作协掀“倒郭”潮
24日,经著名作家王蒙、评论家陈晓明力荐,80后代表人物郭敬明已正式成为作协会员。但郭敬明不通过地方作协“跳级”申请,并将抄袭作品作为代表作填入申请表的行为让他再度成为争议焦点,许多作家纷纷表示反对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陆天明更是旗帜鲜明地说,郭敬明入作协,是对作协的侮辱。
郭敬明的“重量级推荐人”王蒙在承认郭敬明有污点的同时,对此事持赞成态度:“是评论家陈晓明和郭敬明的出版人找到我,说郭敬明的一些作品很有影响力,希望我做推荐人。我翻了郭敬明的书,感觉适合年轻人阅读,就做了推荐。”针对郭敬明的抄袭事件,王蒙也认为“是不良记录”。但他强调,自己推荐的不是道德楷模,也不是先进人物,“大家别把推荐进作协看得多重,不用把什么事情都掺和到一起考虑。写作是一个行业,你从事这个行业,出了书,还有人看,就可以入作协。”
身为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的作家陆天明对作协吸纳郭敬明入会表示强烈反对:“中国作协不是一个俱乐部,如果不管此人道德怎样,只要能发表作品就吸收,那中国作协就连俱乐部都不如了。中国作协不能是小偷的天下,郭敬明抄袭了,如果他愿意改正,那么还可以考虑,但他没有认错,这个小偷的认错态度不好。不能因为他是‘80后’,作品有市场,就将他吸收进来,这是对中国作协的一种侮辱。我希望作协能从爱护作家,让他们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评论:郭敬明比那些几十年前写了本书,为此吃了一辈子的过气之人更适合入作协
我特别欣赏这篇报道中,作家王蒙的一段话:“大家别把推荐进作协看得多重,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掺和到一起考虑,写作是一个行业,你从事这个行业,出了书,还有人看,就可以入作协”。
我联想到作协主席铁凝在为《美文》杂志题词的时候,写错了风华正茂的“茂”字,而引发的争议。两件事虽没有关联,但都让我想到了一点:有人认为作协成员都应该很完美:作协主席不能写错一个字;作协成员也不能有一本书是抄袭的。我觉得那是有人高看了作协,我非常赞同王蒙上面那段话对作协的定位。
任何群体都很难完美。前段时间,上海师大一位地理教授带学生到崇明东滩去考察,作为地理教授,他居然不知道潮夕规律;结果由于教授没有预料到涨潮,潮水造成了学生的危险,教授再去救学生,并因此而去世了。我在博客里写道:地理教授不识潮夕,可敬!可悲!可叹!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那位教授没有教授的水平,而是说,搞地理的教授也有不识潮夕的。也就是说,人都有失误和欠缺的地方。那个教授是这样,铁凝是这样,郭敬明也是这样。我昨天的博客,还说到了文化大师郭沫若的一次笔误:他在为西安的半坡遗址题词的时候,居然把“址”写成了“趾”;但这并不影响大师的辉煌成就。
对于作协,我关注的倒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人只是在几十年以前,写过一本书,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拿出来,却在作协混了一辈子,享受了一生的荣华富贵。我们国家那种靠几十年前的一个成果吃了一辈子的人,并不是个别的。相比来说,郭敬明一部作品的抄袭,我觉得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他不是只有这一部作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有不是抄袭的作品出来。一个现在在不断写作的人,总比那些停笔了几十年的人,更适合称为当代作家吧?曾经的作家和当代的作家相比,我认为,我们的作协更需要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