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先是在我的上海市民信箱里,看到了一则昨天发来的消息,下面注明消息来源是《新闻晨报》:
[气象信息] 阵雨时断时续扰乱出梅脚步
本周出梅可能性不大
又是一个以多云为主的好天气,毒辣辣的太阳被云层严严实实地遮盖住,让人感觉舒适而宜人。不过,这样的好天气似乎与时下的梅雨季节格格不入,究竟何时出梅成了近日来市民热议的焦点之一。
气象专家介绍,由于今年的梅雨颇具“个性”,未来数日断断续续的降雨使得“连续6天以上无雨”的标准难以达到,因此本周出梅希望依旧不大。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沈利峰表示,从目前看来,本市本周出梅的希望依然不大。由于梅雨带仍在徘徊阶段,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仍比较复杂。相比往年,今年的梅雨有点怪,首先,由于申城不在梅雨带的中心,而是地处雨带边缘,因此印象中阴雨连绵的黄梅天气被替换成了断断续续的阵雨或雷雨;其次,今年梅雨持续时间较往年拉长了不少,截至昨日已达25天;最后一点,虽然未来“雨情”不是特别明显,但从6月21日入梅时起,本市这段时间内的雨水总量与前几年相比属于特别丰沛。
专家分析,脱离不了梅雨的“阴影”,就意味着闷热的天气还是主角。
我又一点鼠标,进了新民网,头版头条又是一条新闻:
上海今天正式出梅
2007-07-18 11:05 来源:东方网 作者:霍世杰
上海中心气象台今天正式宣布,由于近期淮河流域的强降雨云系对上海影响较小,申城今天正式出梅。
据东广新闻台报道,由于前段时间阵雨频繁,申城一直未确定出梅时间。据最新的气象资料显示,近期淮河流域的强降雨云系的移动范围较小,因此对上海的影响也不大,气象专家宣布,上海今天正式出梅。
据介绍,未来5-7天,上海市以高温天气为主,极端高温可达36度,局部地区最高温将至37度、38度。虽伴有局部地区的小范围降雨,但不会影响出梅。截至昨天,本市迎来了今夏以来的第9个高温日,已与2000年之前30年平均的常年高温天数持平。
真有意思,现在小品和相声太多太滥,也没什么新花样,让人很难笑出来了。可我上网随便点了两条新闻,这无声的相声就出来了。大家都看到了,我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上海市气象局的首席服务官沈利峰昨天说:“本周出梅的可能性不大”;今天上海中心气象台就正式宣布-今天出梅。也就是说,昨天气象专家预测是-本周不出梅,今天专家马上改口说-今天出梅了。这还是预报吗?看到雨说雨、看到晴说晴,这不叫预报,看到了谁都会说。预报要的就是那个提前量,没有提前量,哪来的预报呢?
如果这种笑话是偶然的事情,我是不会说的。目前对天气,甚至对整个自然界的预测,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这大家都知道;我当然不会只苛求上海气象台了。可是,我在上海生活了十三年,我经常感到的是:上海的气象预报太不准确了,很多时候前一天的预报和第二天的实际天气相差太远了。当然,央视所播的全国的天气预报,也经常和实际天气相去甚远。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们一方面拼命地往太空里跑,登这个球、登那个星的;另一方面,我们的天气预报已经搞了一个世纪了,到现在概率还如此之低,那可能有点舍本逐末了吧。别的星球上的事儿和我们的关系,比起我们自己生活的这一块和我们的关系,哪块更密切呢?
经常看新闻的人,都会看到:我们会突然被四川的连续酷暑热得要死要活的,我们又突然会被广西的大雨冲得天昏地暗的。一方面,是我们没有任何准备地突遭天气灾害;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气象专家们热衷于总结说:今年的酷暑有多少天,破了多少年的纪录,我们的暴雨又是多少年一遇的。这就会让我觉得有点马后炮了。这是在预测吗?一共热了多少天,小学生一算都能知道;有没有破纪录,把现在发生的数据和历史上的记载一比对,人人也都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呢?要的是预测,预测对了,我们才能采取措施,预防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都是事后统计,也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是之前我们又能做什么呢?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了,我们还是事先没法测到。
我看到现在经常会有短信,让我们定气象信息。一个月几块钱倒是小事,问题是我花了那钱,专家们能预测准吗?预测不准的话,我定那个信息的意义又在哪儿呢?
现在我看到的,是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很浮躁。上海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们,热衷于像明星一样地在广播和电视里频繁地现身说气象。每当我听他们自信地预报气象的时候,我都会想:今天,会不会我又被忽悠了?我们的气象专家们有那不断接受媒体采访的时间,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专业活儿弄得更地道一点呢?如果你们有了病,上了医院,医生也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干活儿,只干个差不多、大概地,你们觉得行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