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许多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市,孕育了无数商业精英的宁波市,号称人人都是老板的温州市,诞生了文学巨匠鲁迅的绍兴市,粽子之都嘉兴市,火腿之城金华市等,但也有名气不那么显赫的一些城市,比如:台州市。但是,说起台州市的一种特色产品,人们就不会陌生了,那就是台州市黄岩区的黄岩蜜桔。
2006年的8月29日,在台州市临海区的涌泉镇,发生了一起亿万富翁被枪杀的大案。死者严保龙被称为临海船王,他有上亿元的家产,主要财产是他的三家船厂。制造这起大案的犯罪人,是临海当地人项兆友、项修金,东北人王金国和河南人张东海。四名犯罪嫌疑人出于不劳而获地快速致富,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搞钱的目的,把目标锁定在了临海知名富商严保龙的身上。
项兆友在94年时,曾被判刑,张东海是他的狱友。共同的贪欲和铤而走险的心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选择严保龙为作案目标,是因为项修金在严保龙的船厂做工,他知道严保龙的家庭住址和严宝龙经常出入的地方。四人纠集在一起后,跟踪了严保龙20多天,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严保龙开的是奔驰车,而这四个家伙租来的车子总是盯着盯着就跟不上了;所以,四人起初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2006年的8月29日,机会终于来了。
那天,严保龙从台州市临海区要去台州市府椒江区办事,独自驾车驶进了必经的南屏山隧道。四个犯罪嫌疑人中的项修金由于和严保龙脸熟,没有去;其余三人开着27日从临海杜桥镇租来的马自达轿车,车号为浙JX8385,尾随严保龙的车也跟进了南屏山隧道。他们先是有意开车碰撞严保龙的奔驰车的车尾,然后,以出了交通事故为由,把车挡在了奔驰车的前面。严保龙不知是计,准备下车与三犯理论,刚打开车门准备出来,三犯就乘机挤进了车里。张东海迅速掏出手枪,顶住了严保龙的脑袋;恶狠狠地说,要向严保龙借钱。严保龙知道,碰上绑匪了。因为在当地,说向不相识的人借钱,是绑匪惯用的借口。身高一米八十多、身强力壮的严保龙,面对匪徒毫不畏惧,拼命地反抗,试图夺枪。项兆友见状大喊:“快开枪”,张东海在慌乱中连着开了几枪,打在了严宝龙的腿上。严宝龙受伤后,无力反抗,试图推开车门逃生。张东海一看严宝龙要跑,照着严宝龙的头部就是一枪,严宝龙倒下了。项兆友的脚也在混乱中中了同伙张东海一枪。
枪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附近的村民听到枪声赶忙报警。根据目击者的回忆,警方锁定了那辆马自达轿车;找到了车行,也找到了借车人项兆友。尽管项兆友试图抵赖,还拿出了在案发之前不在现场的,同一时段途径椒江大桥的过桥收费凭证;但是,马自达轿车前面轻微的碰擦痕迹,车内带血的毛巾,和项兆友脚上的枪伤,都使他无法解释,无法自圆其说。项兆友终于坦白交代了犯罪事实。在案发后不到12小时的时间里,四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
我们在为此案的迅速侦破,和犯罪分子全部被绳之以法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严保龙之死而深感惋惜。身强力壮又年富力强的成功商人,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顷刻之间,就在南屏晚钟声里化为乌有。出生在乡村的严保龙,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和磨难,终于修成正果,这是很多人终身的梦想,也是很多人倾其一生的追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造化的。如果说打江山难,保江山更难的话,开创出一番广阔的事业,而将其守住,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保持事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是一种难;让事业的领头雁保持良好的飞行状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则是另一种难。人们往往过多地注意了前一种难,而忽视了对后一种难的规避和驾驭。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听到事业辉煌的精英人士英年早逝的消息,有些是因病,比如在全国颇有影响的青年企业家王均瑶;还有一些企业家或是商界之外的精英人士,遭遇的是意外之祸。这类意外,原因很多。有的富商是被仇家除掉的;有的富商是由于情场上的风云突变而坠入爱的深渊的;有的富商是因为车祸等非人为原因早亡的;还有一类就是像严保龙这样,被抢富的人杀害的。大鹏过早地折断了翱翔的翅膀,令人惋惜。
严宝龙之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些人在抢富心理的驱使下,将目标对准了一些超级富豪,富豪们千万要注意保护自己。严宝龙在商界无疑是精明的,成功的,但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了。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高处不胜寒”。这些话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凡事要想出头,做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承受别人的嫉妒、别人的怨恨、和别人的仇视。为此,人到了一定的档次之后,花费必要的成本,打造自己的安全体系非常地必要。比如,雇用保嫖等等。严保龙自驾车独行,甚至是在夜晚也不例外,这就犯了防身的大忌了。另外,当大祸临头的时候,严保龙在商业上的精明并没有体现在逃生上,也让人扼腕叹息。俗话说:“好汉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单枪匹马的壮汉,遇上了三个穷凶极恶的亡命之徒,其中一个还用枪对住了他;这时候,没有特别的绝技和功夫,要想逃生很难,硬拼是下下策。歹徒们先是说借钱,他应该明白,这是碰上了敲钱的匪徒,而不是碰到了仇家;这时候,采取破财免灾的办法才是上策。我们经常说丢卒保车,什么是卒什么是车呢?一般来说,人与财相比,人永远是车,财永远是卒。可悲可叹呀, 说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碰到具体的事情就很难说了。我们已经多次看到和听到此类的事情,关键时候,很多人选择了“人为财死”的下策,而忘记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古训。《红楼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人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人如果没了,还能带走什么呢?
这个案例对严宝龙来说是一个句号;对很多没有可能站在高处领略风寒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惊叹号;对很多已经站在了高处,或即将登上高处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问号,也是一长串的省略号。

加载中…